四川各地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外国友人学“非遗”

选优品种 科学种植

学技术 助就业

“藕”遇丰收季 “莲”通致富路

焦点新闻
更多
四川各地群众收听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天上午,四川各地群众通过多种方式收听收看大会盛况。泸州市在泸州市江阳区白塔文化广场,市民通过户外大屏收看纪念大会。(牟科 摄影报道)巴中市巴中市南江县义工协会的10余名党员志愿者会聚在一名志愿者的家中,收看纪念大会。(本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乐山市乐山市区一商城内,员工集中收看纪念大会。(李华时 摄影
11天前 1104点击
外国友人学“非遗”
8月28日,在内江市东兴区文化馆非遗工作室,外国友人正在学习制作“东兴泥塑”作品。当日,内江师范学院的外籍留学生代表和来华工作的外国友人来到内江市东兴区文化馆非遗工作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东兴泥塑”代表性传承人肖传敏指导下,现场学习制作泥塑作品,体验中国传统技艺,感受中国文化魅力。
唐明润 摄影报道 | 13天前 1265点击
选优品种 科学种植
近日,巴中市南江县集州街道朝阳村一片农田里,含苞吐穗、长势喜人的水稻秧苗与几块莲藕、玉米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画卷。近年来,南江县积极引导农户科学选用优良品种,推广先进种植技术,通过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四川科技报通讯员 肖定怀 摄影报道 | 18天前 1380点击
学技术 助就业
8月25日,泸州市纳溪区2025年第二期“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技能等级培训班在纳溪区安富街道举行,围绕叉车结构原理、安全操作规范、日常维护保养、叉车驾驶技能等展开培训。今年以来,纳溪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就业局结合实际,免费为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脱贫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叉车司机、中式面点师、母婴护理等职业培训。截至目前,纳溪区共组织培训6期,帮助300余名群众学到实
廖胜春 曾鑫欣 摄影报道 | 20天前 1213点击
地方报道
更多
攀枝花市 暖心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近日,攀枝花市弄弄坪学校的同学们迎来了特殊的一堂课。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科专家团队走进校园,以一场别开生面的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学习如何与情绪相处、为心灵减压,以更好的状态迎接新学期。在心理科医生肖利萍的引导下,全场学生闭目伏案,用指尖轻叩桌面,共同奏响了一场“雨点变奏曲”。从淅沥小雨到滂沱大雨,再逐渐回到绵绵细雨。肖利萍温和地告诉孩子们:“情绪的起伏就像雨声,有起有伏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学
张硕 | 4天前 896点击
五大类别蓉光闪耀,“2025蓉遇科普”获奖名单揭晓!
记者日前从成都市科协获悉,“2025蓉遇科普”活动自启动以来,便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经过专家初评、网络点赞、实地考察、专家终评等环节层层严格筛选,年度科普人物(团队)、年度科普作品、年度科普短视频、年度科普活动和科学美空间五大类别的获奖名单正式出炉。在今年的获奖名单中,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成都市肿瘤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主任雍伟、成都师范附属小学华润分校科学教师史勇强、生命奥秘科普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7天前 1279点击
九月,成都把“科普”写进日历
——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正式启动
这个9月,雪山下的未来之门将等你开启。9月4日,2025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正式启动。活动现场进行了系列颁奖和集中发布——“蓉遇科普”五大榜单正式揭晓、“科技小院”与“品牌科技志愿服务队”颁奖、首张“成都科普地图”同步上线。四大环节,宣告首个成都市“全国科普月”全面启动,也标志着成都科普从“节点仪式”迈入“整月在线”。榜单揭晓:把聚光灯打给“讲故
四川科技报记者 马静璠 | 11天前 1161点击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专家团送技术到越西
9月1日至2日,四川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省农技协”)组织专家团赴凉山州越西县开展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服务专项活动,为越西县畜牧业产业提质增效、乡土人才孵化注入新动能。省农技协相关负责人、越西县科协主席张红英及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药理专家林居纯,舒刚、王娅、何冉等专家团成员参加活动。1日下午,专家团深入越西县板桥镇、越城镇肉牛养殖场,通过实地考察、深度交流的方式,详细了解了该地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和
李博伦 四川科技报记者 程鑫 | 11天前 1023点击
科技前沿
更多
创新故事丨将高端制造“搬上天”——“太空级”冷阴极电子枪3D打印原理样机诞生记
电机轴高速旋转,送丝盘稳步传动,真空室内丝材快速熔化、沉积成形……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高能束流发生器实验室内,一台两米见方的3D打印机正在制造一件精密钛合金结构件。“这是我国首次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应用冷阴极电子枪实现‘太空级’3D打印。”日前,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冷阴极电子枪研发团队负责人许海鹰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该设备有望成为我国‘太空制造’中的加工利器。”此前,该技术长期被国外垄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于紫月 | 04-11 08:44 16830点击
新计算单元能模拟电子神经元和突触行为 或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新加坡国立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创新的超高效计算单元,能够模拟电子神经元和突触行为,为神经形态计算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这项成果已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上发表,引起了半导体行业领先公司的广泛关注。一种模拟神经和突触行为的开创性硅晶体管,标志着神经形态计算的重大突破(示意图)。图片来源:AI生成在人工神经网络中,电子神经元和突触是两个基本构成要素。与传统的计算机不同,这些系统能够在同一位置处理和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 04-02 08:50 17325点击
我国自研脑机接口植入人脑获得新突破
“半侵入式脑机接口‘北脑一号’成功帮助因渐冻症导致失语的患者重建交流能力。临床实践显示,其单字解码时延小于100毫秒,处于领先水平。”20日在京召开的“北脑一号”人体植入新闻发布会上,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介绍。据了解,我国自主研发的“北脑一号”第3例人体植入手术20日在天坛医院成功完成,此前在北大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分别进行了临床试验。目前,3例患者状态良好。这意味着我国自研无
03-21 08:36 18914点击
《自然》杂志报道称:中国芯片设计与制造研究论文数量领先
据《自然》杂志近日报道,美国新兴技术观察站(ETO)一项分析报告发现,中国目前正在进行的大部分芯片设计和制造研究方面的基础研究,有望为未来的计算硬件奠定基础。作者指出,如果这些研究成果转化为商业应用,美国可能将无法通过出口管制来保持其在高性能微芯片设计与制造领域的竞争优势。中国寒武纪的Cambrian-1芯片采用专为深度学习人工智能技术设计的计算架构。图片来源:英国《自然》网站ETO首席分析师扎卡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欣 | 03-14 10:32 19573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