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通江科技馆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的宗旨,充分发挥自己作为科普主阵地的作用,服务社会公众,打造科普工作亮点。
打造实体科技馆 开启科普工作新篇章
2015年9月,通江县科技馆建成开馆,该馆占地面积1815平方米,建筑面积5322平方米(其中,常设展厅面积为3200平方米),是省内首家县级自建综合类实体科技馆,也是巴中市唯一一家科技馆,科普范围辐射巴中市辖内三县两区。自2015年开馆至今,通江县科技馆接待馆内受众约100万人次,接待馆外受众约150万人次,是城乡居民和青少年接受科普知识的重点场馆,也是巴中市的网红打卡地。
通江县科技馆通过科教展览、科学实验、科技培训等形式,积极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凭借优秀的科普服务,通江科技馆广受好评:从2016年至今,都被四川省科协、省科技厅命名为“四川省科普示范基地”;2021年,被巴中市消防支队命名为“县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2016-2019年,连续4年被四川省科博协表彰为“先进单位”;2021年,被四川省科协评为“最受欢迎科普共享基地”。
科普活动亮点纷呈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自开馆以来,通江县科技馆积极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共开展教育主题活动400余场,其中平均每年开展主题讲解5次、科学表演12场、小小科普讲解志愿者培训2场,、暑期系列活动8场、科学课10场、馆校合作16场、团队定制6场、主题讲座2场。每年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科技辅导员集中培训。针对农村学校科技创新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该馆组织县内优秀科技辅导员进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教育讲座,进一步提高科技辅导员的业务水平,2018年,原通江县科技馆馆长荣获“四川省科协主席奖”。
“近年来,我们科技馆大力开展科普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移动科普作用。”通江县科技馆馆长刘瑞介绍,通江县科技馆托科普大篷车车载展品,扎实开展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以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机关为主要阵地,组织开展科普文化体验活动、农业适用技术培训、卫生健康等科普咨询、科普讲座,自开馆以来共开展科普大篷车“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400余场。同时,该馆加强馆校合作,让科技馆成为学校学习科学知识的常设性“校外教室”和“第二课堂”,自开馆以来共开展馆校合作300余场,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全县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热情,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真正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把课本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验型和实践性课程。
发挥阵地作用 抓好疫情防控应急科普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通江县科技馆充分发挥阵地作用,向全县33个乡镇(街道)共赠送《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科普书籍2万余册,制作12套共23张防疫知识科普挂图在各社区科普画廊广泛宣传,以科普短信的方式发送防疫知识短消息20万条,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时展览4次。
“打造疫情期间特色科普活动,拓宽科普受众范围。”刘瑞讲,在疫情期间,该馆积极参与全国科技馆防疫联合行动,发动广大网民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发挥了“战胜疫情,科普先行”的作用。同时,该馆还推出一系列防疫科普线上活动,助力企业复工、学校复课。2021年5月,该馆举办“科技防疫活动”,邀请县中医院3名专家面向全县3家企业直播6期中医抗疫知识。期间,通江县科技馆职工积极开展疫情防控网格化排查工作,协助南街社区、锦州小区和财政家属院开展疫情防控排查,及时进村入户开展疫情知识防控宣传,利用科普大篷车、村村响等广播平台及时宣讲疫情防控知识,实现了疫情防控科普宣传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