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兰草千幅画,一箭兰花万首诗”。兰以它特有的叶美、花淡、香幽兼具高洁隽雅之感而饮誉古今。其淡泊、高洁、贤德、质朴、坚韧的品质为国人所尊崇和钟情,爱兰、养兰、咏兰、画兰成为文人雅士寄托感情、精神、品味的体现。
孔子十分爱兰,他认为兰有“王者之香”,欣赏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的淡泊品性,并以此教育弟子“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在处世之道中要“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俱化”。孔子是最早把兰引入中国传统文化长河的人。著名画家黄凤池画有《梅竹兰菊四谱》,由此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古代文人高士,常借梅、兰、竹、菊来表现自己清高拔俗的情趣,或作为自己品德的鉴戒。至于历代名家的咏兰诗更是难以数计。
兰花不但品行高雅,花姿隽秀,还因其香气清洌、醇正,可用于烹茶、熏茶。兰花也可入汤等菜肴,用花点汤,花色馨芳,汤味鲜美。此外,兰草作菜肴,清香扑鼻,缭绕席间,食之令人过口不忘,如川菜中的名菜,如“兰草肚丝”“兰草肉丝”“兰草包子”等,均别有风味,令食客流连忘返。
据古医籍记载,兰花全草均可入药。其性平,味辛、甘、无毒,具有理气宽中,利水渗湿,清热解毒等功效。尤其是其沁人的香气,防病疗疾,可谓独具特色。
兰汤沐浴,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午节为中心,把五月称为“浴兰之月”,可见当时煎兰汤沐浴的习俗很盛行。古代认为,芳香能够辟秽祛邪,浴兰可以除病驱瘟。从现代观点看,香草中含有多种挥发油,具有杀菌、抑菌作用,以香汤洗洁身体,确有保健功效。
兰花还可治疗郁证。可取兰花10克,蜂蜜30克,将兰花放入瓷杯中,倒入蜂蜜腌渍半天,以落滚开水冲泡,候冷,代茶饮用;治疗郁结胸闷,失眠,健忘,可用兰花10克,合欢花5克,绿茶30克,混合均匀,每取少许,以落滚开水冲泡,候冷,代茶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