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9日闭幕的广安市广安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广安区人大代表从16项候选项目中差额票决产生了广安区2022年12项民生实事。这是广安区首次由该区人大代表票决产生的年度民生实事。
那么,今年有哪12项民生实事入选?年度民生实事由人大代表票决,有何不一样?这项制度对于民生改善具有怎样的推动意义?记者决定聚焦该主题一探究竟。
6月29日,广安区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大会批准了区政府工作报告等6个报告,票决出2022年12项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票决制,是指在广泛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提出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在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由人大代表票决,交政府组织实施,并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监督的制度。
前不久,广安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开会决定,将广安区2022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广安区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票决出广安区2022年民生实事项目。会议要求,广安区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工作,接受该区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这也就意味着,民生实事票决产生后,最终干得“实不实在”,还需人大代表来“验收”。
广安区人大代表、大龙镇党委书记赵璟参与了票选民生实事。她表示,“民生实事票决制”可以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确保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益探索。
赵璟认为,对于政府来说,这是一个主动接受监督的过程,体现了政府对于做好民生实事的决心和信心。以前的民生实事是政府要去做什么,写在报告里面,它可能只是一个承诺,但是人大介入之后,它就不仅仅是政府的承诺,而是必须要去执行、去落地,赋予了法律效力。人大要去对落地、实施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从而建立从票决到票评的一整套完善的监督机制。
据了解,票决后确定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包括程城市提质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生态环境工程、乡村振兴工程、社会保障工程等12个项目。其中城市提质农贸市场综合整治工程,将对城区5个和乡镇1个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一个活禽集中交易市场;生态环境工程场镇污水处理站管网配套工程,将配套建设花桥镇、龙安乡污水处理管网4公里,实现场镇雨污分流,污水收集率达95%以上;社会保障工程将开展“温暖万家行”慰问困难残疾人活动,发放精神残疾人服药补贴,为全区农村低保重度残疾人按照50元/人的标准购买意外伤害险。
广安区残联理事长张伟认为,票决制民生实事,更符合民需,更贴近民心,必然更能做到群众心坎上;被赋予法律效力、受到全过程监督,并且有更多智慧加入的民生实事落实起来,也必将更实在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