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很多地方开始了“爱鸟周”的宣传,号召大家爱护鸟类,保护生态。你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把“爱鸟周”定在春天?为什么要“劝君莫打三春鸟”呢?
“劝君莫打三春鸟,雏在巢中盼母归”,中国古代的这句诗并非仅仅出于“仁者之心”“好生之德”,而是寓有保护鸟类资源的深刻含意。三春是指春夏之交。大部分昆虫的繁殖季节都从春天开始。如果春天能够抑制昆虫的繁殖,在夏秋天可以大大减少昆虫的数量。在春天消灭一只苍蝇,在夏天可能会少1000只苍蝇。而鸟类的繁殖季也在春天,为了喂养小鸟,鸟妈妈必须加倍努力地捕猎昆虫带给小鸟吃,这就大大抑制了昆虫的繁殖。
人们熟悉的杜鹃,又称布谷鸟,是吃松毛虫的能手,据观察,一只杜鹃一小时内能啄食上百条松毛虫;燕鸻是是蝗虫的克星,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在燕鸻繁殖期间进行过观察:一只幼鸟,每天平均吃90条蝗虫,按一窝3只幼鸟计算,可消灭近510条蝗虫,以繁殖期4个月计算,每窝燕鸻能消灭近61200条蝗虫;一窝家燕一个夏季能捕食各种昆虫50万~100万条;一只山雀一天捕食昆虫等于自身重量……这些鸟为我们从虫口夺回多少粮食!
目前我国有鸟类1198种,除了少数鸟类嗜食谷物、果实、鱼、蛙等,大多数鸟类是靠捕捉昆虫、鼠类或寻觅杂草种子等为生的,是农林业生产的卫士。所以保护鸟类,也就是保护了粮食。春天是各种鸟类的繁殖时期,不打三春鸟,可让鸟类得到繁衍生息的机会,使其种群数量得以增长和恢复。(卢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