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邦鼎
现在,“大数据”一词频现于各种媒体。
信息就是数据。过去人们常说数据是数值,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实验或计算得出的结果。其实不然,信息本身通过现代技术就可以用数据来表达。文本信息也是数据,图像、声音数字化后同样是数据,并不只有阿拉伯数字才是数据。
“大数据”似乎是个突然冒出的新奇事物,其实它的历史相当久远。中国自秦汉时期以来,就有较为系统的人口统计,为税收等施政决策提供依据。数千年来持续不断的天文观测记录,看似繁杂琐碎,时至今日仍极具科研价值。中国明清两代编纂的《永乐大典》与《四库全书》也堪称“大数据”宝库。
1997年,首次有人使用“大数据”描述数据洪流。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开始成为互联网技术行业中的热门词汇。因为互联网的产生,使数据的存在方式从静止变为流动,一座座信息孤岛连接成数据彼此依存的“泛在”的信息世界。有网络就有大数据,无论是个人手机拍照、发微信、微博互动;还是各个企业里发生的人事、财务、供应链、管理系统等产生的大量数据,通过网络汇集到一起产生的价值无可估量,促成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大数据并非是一个确切的概念,说大数据是一种工具,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许更加准确。大数据打破了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原因之一,即逻辑思维方式,大数据不讲究因果关系,而因果关系正是逻辑思维运作的基础,大数据讲究的是相关性,由这个相关性可产生一系列的大数据的实际应用。从购物大数据,到出行大数据,从大数据吃到大数据游,大数据应用简直是无处不在。
大数据包括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分析和大数据应用三个方面。大数据在生物、医学、天文、环境、物理、工程、经济、互联网等诸多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融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数据的核心是预测,企业只有在掌握海量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软件进行用户分析、产品分析,预测市场走向,挖掘出有巨大的价值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