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安市广安区兴平镇新合村10组,有这么一个“犟老头”,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他就是74岁的颜学文。
初见“犟老头”,是在他的简易大棚里。矮小、有点瘦,穿着老式中山装上衣的他,正在给“猫儿姜”除草。
“犟老头”这一称呼的来源,可是有讲究的。
拿最近几年他干的事来说,就可见一斑。
2020年初,已72岁的颜学文决定养猪。他不顾亲友的劝阻,用养老钱买了21头猪崽。
当时,正值非洲猪瘟肆虐,人们都不敢甩开膀子大干。
“正是有非洲猪瘟,我更看好当时的行情。”对于当初的“一意孤行”,颜学文至今觉得做得很对。
当然,“犟老头”养猪并不蛮干。他告诉记者,“除用猪饲料科学喂养外,还随时关注行情。”
事实证明,“犟老头”的判断非常正确。
“受非洲猪瘟影响,猪肉行情走好,我就趁机卖了。”颜学文掰着手指头细细数来,“第一批21头,第二批又21头,前后赚了8万多。”
加上其它杂七杂八的收入,到当年底,颜学文手中竟有10万余现金。
儿子颜小勇怕他再折腾,就提议道,“我给你存银行,卡放你这里。”
“犟老头”却不这样想,“我又不是动不了,存银行利息还低。”
这时,他把目光锁定了“猫儿姜”。
“猫儿姜”,学名叫黄精。干燥根茎,呈结节块状似姜形,因其集药用、食用、观赏、美容于一身,市场效益好。加之存活率高,易栽种,产量高,成了众多种植户的不二选择。
颜学文也一样。几年前,他就看中了“猫儿姜”的市场和低技术门槛。
这次本钱有了,他准备大干。
多方打听下,颜学文听说云南的“猫儿姜”种质好价低,就买了去云南的火车票。得知消息的颜小勇,使出浑身解数,拦下了“犟老头”。
去不了云南,那就在广安买。说干就干,从郑山“熟人”罗正刚那里买回千余斤“猫儿姜”种,首先在家门前的2亩多地种上。
“2019年我就去郑山看了,当是1.5元/窝。去年再去看的时候,都要8元/窝了。”颜学文还觉得种晚了。
“猫儿姜”喜松软土质,但地里面的土壤板结,如何改良?
“用养猪场的猪粪,还有锯木面、废菌棒。”指着还未用完的料,颜学文说说,“改土拉了9车猪粪,1车差不多10吨。”
同时,他还在种植大户邓明桥的建议下安装了简易大棚。
“黄精对土壤有要求,要土质松软,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且避免下雨泡烂,就种得好。”有着丰富的黄精种植经验的邓明桥介绍道,黄精生命力强,关键在于第一年的管理,第一年管好了,后期就很简单。
干了30多年菜农的颜学文,种“猫儿姜”自信满满。“再说了,有啥问题就问邓明桥他们,电话都记在门上呢。”
一年下来,“犟老头”的十万也花得七七八八。种了9亩左右,5100斤种子,花费4万多;3亩多的简易大棚,花费3万8千多;人工费1万多点。
在颜学文的精心管护下,目前‘猫儿姜’长势不错,存活率100%。他高兴地给记者算了笔细账。“‘猫儿姜’的生长周期是3年,预计3年后收成能达10万斤左右,市场价按5元/斤算,毛收益在50万元。价钱稳的话,还要等第四年再卖,让产量再高点,收益也更高。”
现在,“犟老头”基本上每天都要去黄精地里转上几圈,干劲满满。儿子颜小勇也时不时来帮忙,“种都种了还能怎么办,反对也没啥用。只要有空就来帮忙,帮他减轻点负担。”
但颜学文并不满足,他计划今年下半年再扩种2亩地。
没错,他就是这么“犟”!不服老、不认输,认准的事就一条路走到底的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