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笔者在泸州市龙马潭区长安镇慈竹村看到:一块块形态方正的农田里,村民们正忙着插秧,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摇曳。用条石和水泥铺设的田埂与灌溉水渠纵横交错。
“这是龙马潭区‘2016年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水稻产业)’的实施区,在4月初,该项目就已竣工。目前,村民们正抓紧插秧。”长安镇工作人员程金科介绍,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完善田网、渠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立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优质水稻高产、高效基地6000亩。
2016年,龙马潭区按照“整体打造、综合示范、集中成片、竞争立项”和“一次规划、分年实施、打造核心、辐射周边”的原则,以及该区农产品区域布局和资源优势,围绕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和“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的高标准农田规划区以及粮油作物生产区等条件,决定投入2170余万元,在长安镇幸福村、慈竹村、长春村集中连片建设6000亩的水稻产业示范区。
“以前,有些田机器下不来,只有靠人工打,人工挑,这下好了,以后我们可以用机器收割了,费用也要少得多了。”正在田间插秧的村民刘元相高兴地说。
“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是对每块田进行‘裁弯取直’规整,连片打造,并修建灌溉水渠到每一块田,在田与田间修建生产便道、农机下田坡道等,形成‘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地力高,无污染,产量高,品质好’的标准。”指着眼前纵横在田网、渠网、路网的农田,程金科说,以前因为田不成片,也没有生产道路,水稻种植和收割基本上靠人工,现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几千亩稻田全部可以机械化生产和运输,到时不但降低了生产成本、解放了劳动力,还能将每亩的水稻产量提高50~100公斤,增加村民们的收入。
“为确保水稻质量,在后续管理中,我们将实行统防统治。”程金科说,目前,慈竹稻谷专业合作社与专业的农基服务队已签订协议,由专业农基服务队统一提供防治技术方案,科学解决农户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治难的问题。同时,慈竹稻谷专业合作社还和龙马潭区天绿粮油购销有限公司签订了委托书,长安镇慈竹村、幸福村、长春村种植内香8514香稻成熟收割后,由该公司将符合质量的香稻负责收回进行加工生产、销售。委托书的签订,解决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示范项目将坚持边建设,边辐射的原则,将项目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成果向周边地区辐射,使项目起到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龙马潭区农林局副局长曹勇说,通过项目示范区建设,辐射带动全区水稻生产发展,引导各级各类资金集中投入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推进龙马潭区水稻优势产业带建设,加快形成龙马潭区现代水稻产业发展体系。(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