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互联网+”的红利扩散到贫困村、贫困户?1月10日,四川省给出了一个样本。当日,四川省首届“互联网+精准扶贫”峰会在成都举办,宣布四川IPTV率先开通“精准扶贫 大爱四川”电视专区,开启四川精准扶贫新路径。
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副组长王铭晖,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江绍高,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省扶贫基金会会长翁蔚祥,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总经理郑成渝等领导出席峰会。
网络扶贫
打通精准扶贫“最后一公里”
“四川农村贫困区域‘面大、量大、程度深’,利用‘互联网+ ’手段可以消除城乡数字鸿沟、降低贫困群众享受信息生活门槛,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翁蔚祥表示,为此,我省推出了“精准扶贫 大爱四川”专区和“益农社·想家爱心小屋”“乡村医生远程会诊和培训点”“山里娃的梦想”等四大“互联网+精准扶贫”项目。
据介绍,“精准扶贫 大爱四川”电视专区聚合了“天虎云商”“益农社”互联网助农公益平台资源,实现实体店展示、线上线下联动,并充分利用“翼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手段,实现扶贫资源的整体联动。为贫困村搭建了“以销定产”“先销后产”等新型农贸模式,加快走出产村融合、一村一品的农村产业升级发展之路。
同时,我省将以IPTV进村入户为依托,开展“互联网+教育”,在贫困地区深入实施网络扶智工程,助力全省教育资源均等化,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均等的教育机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并联合川籍表演艺术家开展“山里娃的梦想”公益项目,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实现艺术梦。
此外,为帮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搭建情感沟通桥梁,四川还将依托电信“想家”视频通话应用,大力实施“爱心小屋”关爱留守学生项目,在全省行政村和农村学校建设15000个“益农社,想家爱心小屋”,方便留守儿童和外出父母沟通。同时,四川将投入6000万元资金,在全省贫困农村卫生室开通“乡村医生远程会诊和培训点”,促进乡村医生提高诊疗水平,方便乡村群众看病就医。
专家献策
把准精准扶贫脉博
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那么如何推进扶贫精准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局长、信息化推进联盟常务理事长邓寿鹏在主题演讲中指出,互联网已成为贫困地区脱贫奔富的重要引擎和有力抓手。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武锁宁与邓寿鹏的观点不谋而合,他认为,互联网是推进精准扶贫更加“精准”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技术可快速实现信息匹配,摸清贫困家底、进行精准识别,并对扶贫对象、扶贫信息进行精细管理。
同时两位专家表示,“互联网+精准扶贫”任重道远。近年来,四川把准信息化扶贫的脉搏,全省累计投入资金超过150亿元,建成全国第一个“全光网省”。但是,地广人稀的农村还面临跨越数字鸿沟的艰巨任务。下一步,四川省要加强网络宽带建设、支持“互联网+”宽带大入口的发展、积极推进电商下乡、搭建便于操作的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同时要将居家、医疗等信息化应用下沉到千家万户。
峰会论坛上,来自政府职能部门、行业专家、高校教授、创业青年、贫困村(户)代表,以及华为、百视通等企业、运营商代表还分别围绕“互联网+旅游扶贫”“互联网+教育扶贫”“互联网+产业扶贫”“互联网+医疗扶贫”“互联网+种养殖”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积极为四川精准扶贫出谋献策,助力我省脱贫攻坚。(肖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