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安市武胜县飞龙镇创新“党建引领组长”工作法,发挥“村民自治小组长”这一“神经末稍”的作用,促使村民自治小组长落实“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职责,当好乡村治理工作中的“三种角色”,织就新时代乡村善治底层网络,及时解决广大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切实提高乡村治理成效。目前,全镇共选育83名村民自治小组长。
当好法律法规“宣传员”。一是以培训为先,练好宣传“基本功”。镇政府牵头组建了一支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组成的业务培训团,深入到村居开展业务辅导,重点培训小组长与农村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政治知识等,培养其成为“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规”的农民学法用法典型代表。二是以实践为重,讲好宣传“地方话”。小组长以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为普法“战场”,与群众面对面唠家常,用贴近实际、结合地情、更接地气的“方言”“土话”将各种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等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向群众宣传,实现普法深入浅出、入脑入心;同时结合消费者维权日、国家安全日、民法典宣传月等节点,运用“百姓话”讲好相关法律法规,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以引导为要,用好宣传“主阵地”。小组长充分依托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等法治宣传阵地开展普法宣传,在法治宣传阵地广泛开展法治讲座、法治院坝会等宣传活动,把法律送到村民身边,营造群众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载体大力开展法治教育宣传,以德带法,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法,将法治乡村嵌入文明实践。今年以来,村民自治小组长共开展法治培训2场,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活动2场,宣传覆盖群众820名,营造了全民“学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当好矛盾纠纷“调解员”。一是主动“走”,筑牢矛盾纠纷源头防线。小组长对各类矛盾隐患纠纷开展全面摸排,按照“预测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化解前”的工作思路,对邻里纠纷、土地流转、家庭矛盾等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开展相关信息收集工作,为矛盾纠纷又好又快化解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及时“报”,助推矛盾纠纷分类调处。小组长广泛收集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逐一进行登记,根据矛盾纠纷类型、涉及人员类型、紧急情况和事态严重程度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并及时上报镇综治中心,依照矛盾纠纷的性质确定村级或者镇级调委会进行调解。三是有效“化”,确保矛盾纠纷处置在小。小组长充分发挥自己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用好用活调解知识,通过上门入户、谈心交流、感情互动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各类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中,认真、及时、妥善地开展现场化解,在矛盾纠纷的源头处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其扩大、恶化和转移,有效避免了将“小纠纷、小矛盾”拖成“大问题、大隐患”。今年以来,村民自治小组长累计走访重点场所400余处,排查矛盾纠纷700余件,化解率98.2%,实现了防患于未然、化解于萌发、治理于村镇、稳控在当地。
当好乡村治理“服务员”。一是奋战一线,织密疫情“防控网”。面对疫情,小组长积极参与疫情卡点值班值守、中高风险区来武返武人员摸排、疫苗接种动员等各环节工作,严格落实防控管理各项措施,及时掌握村民健康状况、生活状况、活动轨迹、管控情况,坚决当好疫情防控安全守门员,全力以赴守护全镇群众健康。二是榜样引领,谱写乡风“新画卷”。小组长积极参加“道德之星”“文明家庭”等文明典型评选活动,争当文明榜样,以身作则引导辖区群众摒除陋习、树立新风,积极开展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道德意识和文明修养,在全镇营造了“倡导文明新风,共筑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三是治安巡逻,筑牢平安“防护墙”。小组长结合防诈骗、禁毒、扫黑除恶、平安建设等工作,积极参与乡村治安巡逻和平安宣传教育,在村内主要路口、重点区域、偏僻地段、水库和人流密集地段开展巡逻守护工作,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细致的排查,对巡逻中发现的可疑人员和问题及时处置并上报,确保辖区内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