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上午,巴中市南江县高桥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在校园操场呈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发新能源”实践课。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和小组讨论,探究太阳光照对太阳能小车运行的影响,在真实场景中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课堂以“驱动太阳能小车”为主线展开。六年级科学教师廖童抛出问题:“同样的太阳能小车,为什么有时跑得快、有时跑得慢?”学生们迅速被点燃好奇心。他们分组领取实验器材,通过调整光伏板角度、测试不同时段光照强度、增减遮挡物等方式,观察小车行驶状态的变化。有的小组发现“中午阳光直射时小车速度最快”,有的组尝试用书本模拟云层遮挡,发现“阴影面积超过一半,小车就完全不动了”。廖老师引导学生用刻度尺测量行驶距离,用秒表记录时间,将感性观察转化为具体数据。
“原来光伏板对着太阳的方向越正,能量转化越高效!”学生崔雪艳举着记录表兴奋地说。在反复试验中,不少小组总结出“30度倾斜角时光伏效率最佳”的规律。实验间隙,廖老师穿插讲解太阳能路灯、光伏发电站等实际应用,学生赵晓飞恍然大悟:“怪不得青藏高原的太阳能电站规模特别大,因为那里阳光充足!”
操场上的课堂吸引了许多教师观摩。学校负责人在课后点评中表示,此类实践课通过“发现问题-实验验证-总结规律”的完整流程,既培养了科学思维,也让学生体会到新能源开发的意义,学校将继续创新教学形式,让更多孩子在实践中感受科学魅力,种下探索未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