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云平,赶紧抓20只土鸡,准备发货。”4月10日一大早,广安华蓥市庆华镇黄桷村村民符云平,就接到村里电商服务站打来的电话。
符云平家的土鸡,在网上售价80元每公斤。这笔生意做下来,最少收入3200元。符云平脸上乐开了花。
大学生进村,创业搞养殖
黄桷村是华蓥市一个地处偏远的穷山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有61户252人,贫困发生率达17.6%。
“没有青山碧水,都是水淹区;没有俊男美女,都是庄稼汉。哥哥妹妹柴两捆,扁担一挑两头轻。”这首民谣“扁担亲”,是黄桷村贫穷的真实写照。“一个村的单身汉坐到一起,可以摆几桌了。”这是华蓥市农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爽刚到黄桷村时,最直观的印象。
周爽,80后,重庆人,毕业于重庆邮电大学,现在是华蓥市农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本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却辞职进村创业搞养殖,周爽看上的是这片贫瘠土地埋藏的巨大潜力。
“沙质化土地,不适合种植,却比较适合养殖。”周爽说,考虑到当地村民一直以来就有养殖土鸡的习惯,于是,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周爽一期投入400多万元,成立了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并新建了标准化养殖场,带领贫困村民发展土鸡养殖。
目前,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6户。2016年,仅农户养殖土鸡就达8.2万只,预计2017年整个合作社年产量将达26万只。
电商铺路,土鸡销量翻番
2016年以来,华蓥市把发展农村电商、助销农畜产品作为精准扶贫工程来抓,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农户解决制约脱贫致富的销路问题,确保农民增收。
周爽也积极参加了华蓥市商务局举办的电商知识和技能培训。村里的互联网平台建立起来后,周爽第一个把自己饲养的土鸡信息发布在网上。其中,包括介绍土鸡品种、品质、体重、价格,以及饲养的环境条件等。
“我们村的土鸡坚持散放和粮食喂养,要经历十个月的生长成熟期,各项标准达到最‘土’,让鸡肉真正做到鲜、香、糯。”周爽说,黄桷村的土鸡“上网”后,再经过当地政府的推广认证,各地订单也接踵而至。
尝到电子商务的甜头后,周爽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乡亲。“现在农村留守的闲散劳动力,以老人和妇女为主,虽然很多人不懂什么叫电子商务,但是没关系,只要会养鸡就行。”周爽介绍,他与周边多个养殖户签订合同,按照合作社制定的养殖标准饲养,销路不愁,售价不低,农户自然积极性高涨。
如今,黄桷村的土鸡已经飞出“山窝窝”,走上了北上广的餐桌。今年一季度,黄桷村合作社网上销售额已经超过40万元。
越土越吃香,土鸡变“凤凰”
如今,周爽开始尝试农家土鸡自孵方式。他介绍,通过母鸡自孵小鸡,虽然一次只能孵化20来枚鸡蛋,产量不高,但孵化出的小鸡成熟之后,比人工孵化的鸡,肉质更加鲜美,口感更佳。
“今年我们在这一块应该有两三万只的产量。质量第一,宁缺毋滥。”周爽说,黄桷村好的土特产很多,土鸡、土蜂蜜、土鲫鱼……“越土的东西,在网上越是吃香。在政府大力扶持下,农村电商只会越做越红火。”黄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段巧灵说,如今,连村里的蔬菜也被华蓥市不少酒店、食堂订购一空。为解决运输问题,华蓥市商务局还专门派了物流车辆到村里拉蔬菜,以解决黄桷村销售的后顾之忧。
华蓥市商务局局长李晓川介绍说,在电商精准扶贫工作中,该市大力推动贫困村特色产品进入市场,不断完善电商销售和物流体系,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切实把贫困群众手上的“土鸡”,变成致富的“凤凰”。(游青 赵林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