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广安市前锋区观塘镇仁和村大力推广“稻+鱼”综合种养模式,通过“以鱼肥田、以稻养鱼、鱼稻共存”的方式,实现一田多用,收益双重,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近期,观塘镇仁和村20余亩“试验田”迎来丰收。据了解,该种水稻和其他品种不同,产出的谷粒均匀细长,颗粒饱满,米质清香,晶莹柔软。“这个米和泰国香米是一个品种。”仁和村村务助理朱吉春介绍道。据统计,“试验田”共收获5万余公斤稻谷,市场价比其他品种每公斤高出2元。
今年年初,在全区的统一部署下,仁和村大力开展撂荒地整治行动。按照规划,村里经济联合社与农户达成协议,整合部分撂荒地,进行统一耕种,而这部分撂荒地正是现在的20余亩“试验田”。
“单一种水稻经济效益不高,稻田养鱼可以实现循环耕种。今年水稻收割后把鱼放进去,到了来年春耕时将水放干,就可以育苗、插秧,后面水稻也能长得更好。”朱吉春说,这里的稻田也无需施肥和打农药。
前不久,村里在这些稻田放了约1万元的鱼苗,品种包括鲫鱼、草鱼、花鲢、白鲢、黄辣丁等等。仁和村第一书记刘强向记者介绍,在此基础上,村里计划注册自己的大米品牌和商标,并结合乡村振兴,打造粮油基地、旅游基地、竹海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我们也在思考,怎么进一步挖掘稻田鱼的经济价值。比如我们考虑通过开展亲子活动、稻田抓鱼等形式,将旅游业发展起来,推动集体经济增长。”他说。
仁和村的事并非孤例。据悉,今年以来,观塘镇共整治1000余亩撂荒地。该镇立足镇情,以整治为契机,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观塘镇镇长肖锐说:“我们组织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计划发展稻田养鱼、养虾等特色经济,在保证粮油作物种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