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农作物旺盛生长,眉山市青神县的农人们进入了繁忙的田间管理时期。
除草、施肥、防虫……种粮大户周扬带领着聘请的村民在稻田里干的热火朝天。“曾经这里全是草坪,一年要收割三至四茬,忙活一年赚不到钱不说,还破坏了耕地。我从去年开始就把这近千亩退草还粮的土地承包了,政府还给了大力支持,加上我自身多年的种粮经验,是越来越有信心啦!”看着面前生机盎然的“禾海”,青神县青竹街道光辉村的种粮大户周扬高兴地说。
去年,该村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防止耕地“非粮化”号召,积极开展“退草还耕”工作,土地完成了从“草田”到“稻田”的转变。
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随风而动,翻起层层稻浪,而这里只是青神县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青神县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取得明显效果。
自2021年以来,该县通过有序清退占用耕地种植草坪近5000亩,草场变身“粮油仓”。同时,完成低效果园、茶园、园林还耕改种粮食1500亩,增加粮食播种面积2000亩;加快建设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实现粮食扩面2.2492万亩。
今年,青神全县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5200余亩,平均每亩可增收700斤鲜豆。如今,大豆迎来首季收获。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今年三月,青神县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利用大豆玉米属同季作物且生长互补的特点,大大提高单位种植面积农作物产量,有力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经过3个月的辛勤耕耘与管护,大豆迎来了首季丰收。
6月17日,在青竹街道白塔村,村民们正有序忙碌着。看到田间被收割打包好的一袋袋鲜豆和玉米秆上挂满的玉米,种粮大户马树华笑开了脸。马树华介绍,今年他带头实施了500余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这种种植模式可以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增收500余公斤鲜豆,算下来每亩可以增收800余元。
初次尝试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可观的经济效益让马树华尝到了甜头,对明年也充满了期待。他相信,经过此次的经验总结和之后种植技术的改进,明年的收获还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