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在广安市岳池县科协相关负责人的陪同下,经过“关卡”杀菌消毒,记者一行走进位于广安市岳池县白庙镇皂角树村的广安高垭口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粽粑蛋鸡场。
敞亮的鸡舍、干净的环境、新科技养鸡设备让人眼前一亮,最让人惊奇的是,一个车间里养殖了7万只鸡,却丝毫没有难闻的鸡粪味,像这样的车间居然还有6个之多。“我们购买了一套价值500万元的自动化粪污处理设备,在粪便氧化之前就实现了处置。”企业负责人李东介绍说。
该公司在岳池县科协的推荐下,参加了第六届广安市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获成熟组二等奖。李东说:“县科协不仅仅为我们搭建了线下学习交流平台,展示风采,提升技艺,并指派‘专属保姆’一企一策‘量身’服务,指导我们在‘天府科技云’平台上开设科创工作室,将参赛项目、科技成果、科技难题在平台上展示,增加了企业科技成果及高新技术的受众面,增加了项目达成交易的机会;还在线上引导我们‘上天府科技云,向科学要答案’‘一键求援’,在平台上找技术找需求,能够节省时间、人力等成本,实现科技供需智能匹配、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方便、快捷又实用,让我们受益匪浅。对于科协的帮助和付出,我们非常感谢。”
据了解,1996年,李东在新疆从事养殖事业,身处他乡的李东一直胸怀着家乡情,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外闯荡多年的他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从那时起,他一边搞养殖一边留意家乡的发展。2015年,他毅然辞去新疆养殖事业回到了他土生土长的家乡岳池县,成立了广安高垭口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投资5000余万元修建厂房、引进现代化智能设备,从此开启了他的工厂化蛋鸡养殖之路。
粽粑蛋鸡场
科技投入 工厂化养殖科学增效
走进蛋鸡养殖场,只见消毒室、饲料加工车间、产蛋车间、集蛋库、鸡粪发酵车间……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走进其中一个产蛋车间,整整齐齐排着六行六列格子,格子里站立着一只只精气神十足的母鸡,看上去煞是可爱。
记者注意到,车间内统一安装了蛋带、食槽和粪带等设备,而偌大的车间内,竟没有工人忙碌,到底为何?据李东介绍,每个产蛋车间仅有1名工人,工人们只是需要管理机器,投食、自动清粪、捡拾鸡蛋等工作全部由这套价值150万的蛋鸡自动化养殖设备完成。
“现在养殖场共有蛋鸡42万余只,每天可产蛋约39万余枚,市场价9元/斤。2021年产值达到5000多万,预计今年年产值突破6000万!”李东介绍说。目前,鸡蛋畅销成都、重庆以及川东地区等30多个城市。
除了重要环节运用科技外,蛋鸡的喂养,李东也有他自己的“独特配方”。据介绍,蛋鸡饲料全部采用优质玉米、豆壳,再添加一部分促进鸡蛋风味的原材料,这样才能产出优质带香气的黄金蛋。据粗略估算,养殖场一天仅喂养食料成本就高达15万余元。
“车间内每天光照时间16个小时,夏季保持28摄氏度,冬季保持21摄氏度,营造最适合蛋鸡生长的环境。”李东告诉记者,蛋鸡粪便也通过粪带,直接传输到生产有机肥的发酵槽内,经过7天专业发酵后,生产成有机肥。目前整个养殖场每天固定能产生30吨有机肥,再把有机肥卖给农业种植合作社,直接变废为宝,产生效益。
岳池县科协走访粽粑蛋鸡场
产蛋车间
坚守初心 做大做强本土品牌
“公司始终秉承‘躬耕科技农业,奉献健康食品’为使命。做食品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样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李东坚定地说道。公司拥有“高垭口”“回龙沟”“遇仙桥”等知名品牌,先后了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无公害和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构建起一整套规范的产品质量管理体系;先后被授予“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省级标准化示范场”“四川省质量诚信企业”“市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岳池县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在做大规模、取得效益的同时,李东不忘回馈乡邻,近六年来,公司还帮助当地就业,至今已达6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户,人均月收入约3250元,预计到2025年公司可增加岗位350个,带动周边百姓就业人数可达1000余人。
“我在这里上班有6个年头了,一个月能挣3000元以上,在家门口打工,而且还能照顾家庭,我还是很满意的。”白庙镇皂角树村村民田青华女士说。
此外,该公司还与四川农大、西华师大、成都大学合作,优化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性能,邀请西华师大5位博士成立博士工作站,组建研发小组,研究转化科技成果,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行业内涵。
“目前,我们正积极帮助该企业将他们的科技成果、科研难题推介到省第二届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服务大会上展示,依托‘天府科技云’共享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资源,推广他们的‘黄金蛋’技术,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岳池县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