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水利部召开会商会,分析研判汛旱情形势,并针对四川、湖北两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根据气象干旱监测标准,今年以来四川省有67个县站先后出现春旱,主要影响盆地北部和攀西地区南部,其中轻旱21站、中旱12站、重旱14站、特旱20站。入汛(5月)以来,广元、巴中、南充、达州等地部分区域平均气温偏高2.0℃~3.2℃,盆地北部气象干旱目前仍在持续。
那么,干旱天气种植养殖户如何做好农作物、水产养殖管理,保丰收?
果园
猕猴桃。AI制图
节水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高温干旱天气,土壤含水量下降,严重时树体萎蔫,果实停止生长。结合果园实际情况,果农应及时对柑橘、猕猴桃等果树进行灌溉,可采取树冠喷淋、定点浇灌、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避免全田大水漫灌,提高水肥利用率。灌溉要避开中午前后气温较高的时段,最好在9时之前和17时之后进行,以防冷水灌溉加剧树体生理性萎蔫。
覆盖栽培,提高土壤保水性。生草栽培是土壤水土保持的基础,干旱来临前果园行间采取生草栽培,或行间保持自然生草,增加土壤保湿抗旱能力;高温干旱发生期,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的同时,利用秸秆或薄膜进行树盘覆盖,覆盖秸秆厚度10~15厘米,减少水分蒸发。
合理修剪,减少树体水分蒸发。剪除柑橘、猕猴桃等果树多余枝稍叶,通过修枝短截新梢枝叶,有效促进枝稍老化,减少枝叶蒸腾对水分的消耗,提高树体抗性。疏除过多幼果,减少水分和养分消耗。
科学施肥,增强作物抗旱性。果树受旱后树体衰弱,根系受损,养分吸收能力下降,加之持续干旱后下雨,容易发生裂果,不宜立即根施大量肥料。可适时喷施1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氨基酸等叶面肥,促进树势恢复。待树势缓和后,结合水肥灌溉,追施高钾型大量元素水溶肥,促进果实膨大。
科学防治,减少病虫害发生。高温干旱天气下,树体生长受损,会导致病虫害加重发生,尤其是红蜘蛛、潜叶蛾、炭疽病、树脂病等病虫害,可采用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绿色综合防控,在阴天、晴天上午或傍晚施药为宜。干旱期间,易发生日灼病,可喷施钾、钙和氨基酸类叶面肥降低日灼危害。旱情结束后,及时修剪枯枝、清理落果和落叶,并集中掩埋销毁,减少病源。
水产
保障养殖用水。苗种生产与养殖单位应及时购置抽水设备,增设供水设施,采取筑坝蓄水、疏浚沟渠、引水灌溉、泵站提水、打井抽水等措施,最大限度保障养殖用水。
加强水质管理。减少施肥和饵料投喂量,及时清除残饵、杂物,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施用生石灰,既可调节水质、又可杀灭病原菌。适时使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及底质。干旱时期,为防止鱼虾蟹浮头甚至“泛塘”,应进行增氧,确保鱼虾蟹养殖安全。
加强巡塘管理。在干旱期间应坚持早晚巡塘,加强日常管理,密切观察养殖品种的摄食情况和行为变化,特别注意观察黎明前鱼虾蟹的活动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及时补投苗种。干旱期间应做好补投苗种的准备工作,待旱情缓解后,适时补投大规格苗种,最大限度满足灾后的生产需要,将干旱对渔业生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及时销售。由于干旱,塘库的储水量减少,养殖品种的密度增大,容易造成缺氧浮头,甚至死亡。应及时将达上市规格的水产品捕捞上市,减少水塘载货量,缓解溶氧压力,确保未达上市规格的养殖品种安全度旱。
加强病害防控。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向水塘泼洒生石灰、微生态水质改良剂,增强鱼虾蟹等的抗病能力,并在饵料中添加一些免疫促进剂、代谢调节剂以及内服药物,预防疾病发生。
蔬菜
浇水抗旱。受到干旱影响并有水源保障的地区,充分利用塘堰、蓄水池、河流、沟渠等现有水源和水肥一体化等抗旱设备科学浇水,确保蔬菜正常生长。
遮阳降温。设施蔬菜可在棚顶覆盖遮阳网,减少棚膜透光性和棚内光照,降低棚温。一般在晴天10时到16时遮阳,早晚揭开遮阳网。
覆盖保墒。提倡使用稻草或秸秆覆盖厢面,减少土壤水分散失,降低土壤温度。覆盖厚度以10厘米左右为宜,也可覆盖地膜保墒。
增强植株抗性。喷施中微量元素叶面肥、芸苔素内酯、抗旱保水剂等,提高植株抗旱能力,减轻干旱危害。
加强病虫害防治。高温干旱天气下,蓟马、蚜虫、红蜘蛛、菜青虫、小菜蛾、斜纹夜蛾等害虫多发。建议采用绿色综合防控技术进行防治,如悬挂黄板、蓝板诱杀蚜虫、蓟马,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蛾类飞虫,大棚安装防虫网阻隔外界害虫,选用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等生物农药防治病毒病,必要时施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宜在晴天或阴天早晚温度较低时施药,注意药剂轮换使用,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及时采收。及时采收成熟的瓜类、茄果类、豆类、叶菜类蔬菜,避免因干旱和延迟采收降低蔬菜商品价值。
茶园
抗旱作业现场。AI制图
及时灌溉。有灌溉条件的茶园可在清晨、傍晚采用喷灌、滴灌、浇灌等措施抗旱,其中喷雾灌溉方式为最佳.灌溉量要充足,灌溉次数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部分采摘夏秋茶的茶园,应适当增加灌溉量。
减少茶园作业。高温干旱期间,茶园应避免耕作、除草等农事操作,以免加重干旱热害。
茶园覆盖。多采用行间铺草形式,各种杂草、树叶、秸秆等均可使用,可降低地温、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杂草滋生。茶园行间铺草应在灾情发生前进行,铺草量以1500千克/亩为宜,厚度约8~10厘米。幼龄茶园可采取插枝遮阴,有条件的可用遮阳网覆盖。
适当施用水肥。幼龄茶园,干旱季节适当增施腐熟稀薄水肥,浓度宜轻,配合使用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进行根外追肥,能提高茶树吸水能力与抗旱能力,缓解旱情。根外追肥应在阴天或晴天早上、傍晚进行。
巧用药剂。抗旱剂甲基水杨酸和芸苔素内酯在提高茶树高温耐受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尤其对于幼龄茶园更为有效。一般在9时前或16时后,将抗旱剂精准喷施于茶树蓬面,可显著提升茶树对高温的耐受性,有效缓解茶树旱害。
加强病虫害防治。干旱期间茶园易发生病虫害,如茶赤叶斑病(高温干旱有利于该病发生)、茶尺蠖、小绿叶蝉、螨类、茶毛虫等,可采用物理、生物等措施进行综合绿色防控。喷药时间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
灾后恢复。高温干旱基本缓解后,可通过修剪、施肥等措施帮助茶树恢复长势。对于受害较严重的茶树,应剪去枯死枝叶,促进新枝生长。待茶树恢复生长后,应根据茶树生长年限进行合理施肥,促进新芽萌发。
(综合自成都市农技总站、惠农网)
温馨提示:广大种植养殖户应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加强与相关技术部门联系,接受技术人员的指导,同时做好充分、必要的抗旱物资准备,抵御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