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川内多地多点突发疫情,南充、成都、阿坝等地疫情牵动广安市邻水县人民的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邻水县紧急组织多支队伍支援南充、成都等地。其中,邻水县应急核酸检测队这一支队伍,转战多地,抗高温、战高寒,谱写了一曲感人的同心抗疫战歌。
主动请缨 火速驰援
据了解,邻水县应急核酸检测队由20名医护人员组成,其中包括了15名主动请缨的党外知识分子。
8月23日中午2点,党外知识分子代表王富强接到单位通知下午4点到县医院集合准备出发支援南充,他简单地交代了家里的事情,就拿了几件短衣短裤火速赶到医院同其余19位队员汇合。
邻水县应急核酸检测队带着县委县政府的殷切嘱托和邻水人民的深情厚谊踏上了支援南充的征程。当晚8点左右,队伍到达核酸检测队伍集中驻点,队员们就顶着酷暑立即开始调试仪器设备和布设场地,积极备战。
自8月23日下午6点从邻水出发支援南充顺庆,到9月3日下午1点转战成都锦江区备战,再到9月4日凌晨2点从成都出发支援阿坝,最后到9月7日在阿坝红原县完成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工作任务,短短半个月内,邻水县应急核酸检测队全体队员经历了南充的40度高温,也经历了红原2度的寒冷,面对高温高寒他们毫不退缩,勇敢地奋斗在抗疫第一线!
不惧高温 全力以赴
8月24日是支援南充的第一天,也是最热的一天,当天气温高达40℃,疫情如火但诸多保障设施来不及安排,核酸检测车只能在太阳底下暴晒,前处理区也没有空调,队员们还没穿上防护服就已经湿透了衣服,大家只能缩短工作时间,4小时一轮换。高温酷暑下,没有一个人退缩,队伍全力以赴及时完成了2700余管核酸检测的工作量。
其后几天,南充顺庆逐渐完善了空调安装、车库安排,大家在充分的后勤保障下,高效完成每日3000余管的核酸检测工作量,并积极协助开展场地院感工作。
9月3日,是又甜又苦的一天。在同省内多支支援南充队伍一起奋斗十一天后,南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多个区域接触静态管理,邻水应急核酸检测队也即将结束支援任务。然而,成都此刻的疫情比较严峻,邻水应急核酸检测队接到通知要紧急转战成都备战,队员们立即收拾行装,于当日下午一点就整建制转战成都锦江区备战!
下午4点左右,应急核酸检测队到达驻点,立马就调试仪器设备,搬运医疗物资,为当晚开展核酸检测工作做准备。晚上11点左右,队员们刚吃完晚饭,就接到通知即将转战阿坝。
披星戴月 紧急驰援
凌晨2点,应急核酸检测队完成了各项出发前准备工作,在省级专家的统一指挥下,同其他支援阿坝的队伍一起奔向了新的战场!凌晨5点左右,全体队伍到达汶川县城,进行了短暂的休整并等待补充御寒物资和分配任务。
下午2点左右,接到支援马尔康的任务并领取到防寒服装和部分生活物资以及药品后,队伍立即踏上了支援马尔康的征程。在即将到达马尔康时,根据实际情况的调整,队伍临时被调派去支援比马尔康市(海拔2100多米)海拔更高的红原县(海拔3500米),接到通知后队员们斗志昂扬,无人退缩!
晚上7点左右,应急核酸检测队到达马尔康与先期到达的核酸采样队接洽后领取了防寒衣服。马尔康距红原还有180多公里路程,其中只有20多公里是高速,大部分是山路和上坡,为了夜间行车安全,应急核酸检测队来不及等待用餐,立马踏上了去红原的征程。
克服高寒 高效工作
凌晨00:30左右,队员安全到达红原县,有好几个队员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和晕车,其中钟于和李珊珊同志,高原反应比较明显,不得不吸氧进行治疗。在当地政府安排下,大家吃完饭后,应急核酸检测队几个男生就和鄢雪敏队长一起去核酸检测驻点指导布置场地和安装、调试设备。直到凌晨3点,大家总算结束了一天的奔波。
第二天早上八点,红原县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正式开始,而应急核酸检测队也早早地做好了各项工作准备。安顿好有高原反应队员后,其余队员团结一心、通力协作,克服了轻微的高原反应,高效地完成3000余管核酸检测,晚上10点半左右工作圆满结束。工作途中,好几个队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呼吸不畅等症状,经过吸氧和休息后,大都缓解了。
带病上岗 顽强战斗
9月6日,受高原反应影响,队员身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鄢雪敏队长也因前一天顶着高原反应工作,出现了不适;幸而钟于副队长的高原反应有所缓解,依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经过足够的休息,鄢雪敏队长再次投入战斗,领导大家一起完成了当日2800余管核酸检测量。
9月7日是红原县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日子,也是最关键的一次,这一次的检测结果决定了红原县是否能解除静态管理。经过几天的适应,队员们大部分能基本耐受轻度的高原反应了,大家早早地就前往工作岗位,其中周俊义同志主动请求代替仍有高原反应的李珊珊同志进行工作,其他队员也顶着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积极协同作战,圆满完成了第三轮全员核酸检测的工作量。
据了解,自南充发生疫情以来,邻水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统战聚力”作用,组成的这支应急核酸检测队伍,他们不惧酷暑,昼夜不畏,连续征战南充、成都、阿坝红原、达州等地,完成采样6.6万管、服务66万人,用汗水与担当展示了邻水人民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