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中市通江县第六小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劳动实践园地、完善劳动课程体系、建立综合评价制度、健全教育运行机制,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深度融合,采取“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庭劳动)”“生产劳动+研学旅行”的劳动教育模式。本学期,学校在鹰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租赁土地4000余平方米,作为学校校外实践基地。
在劳动实践周,学校组织四至六年级学生前往“鹰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劳动实践”活动。活动围绕“劳动教育”,开设了“劳动文化”“劳动智慧”“劳动实践”等课程。“劳动文化”:为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团队合作力,研学导师将同学们分成多个生产队。选队长、起队名、呼口号、唱队歌、排队形,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做足了劳动前的准备。“劳动智慧”:研学导师为孩子们讲解了农耕与气侯的关系,介绍了油菜的栽培史和生长习性,菜籽的用途,传统农具铁铲、锄头、连枷等的发展史和使用方法,孩子们被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深深折服。“劳动实践”:此次研学活动安排了三个劳动实践项目,一是“栽种油菜”,研学导师现场讲解了油菜栽种的步骤,“松土整地”“开沟点窝”“施肥放苗”“掩土浇水”,并一一作了示范。同时,对油菜栽种的行距、株距作了强调。课上,同学们挽起袖子,迫不及待地拿起锄头奔向自己生产队的土地。他们分工合作,有的整地,有的施肥,有的栽苗,有的浇水,干劲十足。二是“包饺子”:在研学导师的讲解、示范、指导下,同学们擀饺子皮、调饺子馅、包起了饺子。大的、小的,圆的、扁的,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饺子从他们如有魔法的手中诞生。三是“搭建帐篷”,同学们两人一组,“撑支架”“挂内帐”“铺防潮垫、充气垫”“放睡袋”“套外帐”,合作搭建帐篷,在星空下露营。
篝火晚会把整个活动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同学们手拉手,围着熊熊篝火,伴着旋律歌唱,随着节奏舞蹈。
“‘研学旅行+劳动实践’活动是通江六小探索的一种育人新模式,充满了知识性、创造性、趣味性,实现了劳动时间常态化、劳动空间多域化、劳动参与全员化。让同学们既了解了农业知识,掌握了劳动技能,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学会了团队合作,磨练了意志品质,培养了担当意识。”通江六小校长高怀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