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协同发展计划启动。
为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活动现场。
5月16日,由绵阳师范学院、绵阳市科协、绵阳市科技局等单位联合主办的2025年四川省科协“一流学术活动”培育项目,“AI赋能·场景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大会在绵阳市举行。会上,中国计算机学会秘书长唐卫清,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绵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邓辉,绵阳师范学院校长李敏分别致辞。
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权威专家围绕机器人AI算法、低空协同管理等核心议题作专题报告。10余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科技工作者、科技企业代表、投资机构代表共计270余人参加活动。
大咖论道
“AI赋能·场景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
16日上午,“AI赋能·场景智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融合创新大会上,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教授李天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青年人才李晶晶,四川九洲空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都研发中心副主任王彦成分别就“人工智能技术演进与行业变革”“领域自适应学习:人工智能如何赋能动态场景”“智能技术赋能低空发展的探索实践”等内容展开学术研讨。
“当前,机器人领域面临‘软件快速迭代’与‘硬件物理限制’的尖锐矛盾——无论是工业机械臂的精度极限,还是服务机器人的能耗瓶颈,都亟待突破。机器人AI算法与硬件载体的深度融合常面临‘软件定义’与‘物理约束’的矛盾,在您看来,有哪些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场景?”“当AI深度介入医疗决策,算法的不透明性与责任模糊性可能引发重大伦理风险。 在医疗等敏感场景中,机器人决策的透明性与责任归属问题日益凸显,在可信AI框架设计上需优先解决哪些基础理论问题?”“‘新质生产力’要求人才既懂AI算法又通机械原理,但学科壁垒仍是关键掣肘。面对国家对‘新质生产力’的需求,贵校各学院在学科交叉与人才培养上采取了哪些新举措,以支撑AI+机器人产业?”……圆桌论坛环节,嘉宾们以“场景智能时代的技术底座与人才引擎”为主题,围绕“机器人AI算法与硬件载体的深度融合”“医疗机器人决策的透明性与责任归属”等五大议题展开讨论。
在同步召开的两场闭门会议中,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秘书长论坛讨论通过了本年度工作计划、普通高校师资培训计划及工作站建设方案,绵阳工作站站长介绍了工作站相关情况。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专项会议围绕深化与绵阳的全方位合作、引入品牌学术活动资源、强化学会与产业对接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系统谋划支撑绵阳建设西部人工智能策源地的实施路径。
十二市科协共同发起倡议
聚科协之力,共绘人工智能发展新图景
16日下午,科技领军人才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暨“科创会绵阳行”人工智能专场召开。会上,绵阳市科协主席、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范国滨作为发起人,发布《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倡议》。成都、绵阳、德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内江、宜宾、达州、南充、泸州十二市科协共同发起《人工智能协同发展倡议》(以下简称《倡议》),携手开启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篇章。
《倡议》包括“共建学术交流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应用场景与发展趋势,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及时发布学术动态;诚邀国内外专家学者、领军企业等参加,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跨区域自由交流、深入探讨的平台,促进思想碰撞和创新灵感的产生;共促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发挥市(州)科协组织间凝聚力强的优势,组织专业团队深入地方企业,梳理企业在智能算法和模型、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产品智能化升级、数据安全等方面的需求,形成《产业技术需求清单》。通过“科创会市州行”“科菁荟”“智创荟”“德创荟”等品牌活动,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对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共通人工智能领域信息发布渠道。各地科协及时共享所在地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人工智能新产品发布和技术需求等内容,扩大信息传播范围。《倡议》还包括“共享人工智能科普资源”。共同建立人工智能专家库,联动开展研学活动、人工智能科普人才培训活动及科普活动。
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
在备受瞩目的揭牌环节,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经戈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级创新领军人才陈恩红共同为绵阳市机器人场景智能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据介绍,该中心将聚焦机器人场景下的智能化核心算法研发,聚力打造数字产业新引擎,助力工业生产智能化、农业生产智能化、教育教学数字化、低空产业协同化。
绵阳师范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杨,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任志宇共同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会绵阳工作站揭牌。该工作站将深度融合省级学术力量与绵阳产业力量,充分发挥智力支撑作用,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从实验室研发到市场化应用的全链条发展。
在科学家—企业家对话环节,高校学者与四川兵装自动化所公司、成都卡诺普等企业技术负责人围绕“技术攻关—产业应用—人才培育”协同链条探讨了四川机器人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绵阳师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有效汇聚了“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资源,推动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作为西部人工智能产学研融合的策源地,绵阳师范学院将持续发挥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的协同优势,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造“绵师范式”,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