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坚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
在眉山市青神县,就有这样一个家庭,将好的家风代代传承。
“我其实挺喜欢采茶的,看着一颗颗的茶叶装满我的小竹篼,我感到非常有成就!”7月盛夏,烈日当空,在青神县罗波乡西坝村3组的茶山上,一个比茶树高不了多少的小小身影灵活地穿梭其间,两只小手左右交替,娴熟地采摘着茶叶。很难想到,这个能干的小姑娘今年才7岁。
她叫陈馨芮,是青神县实验小学的一名一年级新生。她的父母认为,好的爱,不仅是教会她学习,更要帮助她拥有勤劳质朴、积极上进的品德。
这个暑假,妈妈带她来到农村学习,希望她能在劳动中有不一样的体会。为充分锻炼孩子,除了农活外,妈妈徐琴慧还给女儿安排了很多家务劳动:洗碗、擦桌子、扫地等。刚开始陈馨芮很不情愿,后来在父母的耐心教导下,小馨芮也渐渐接受了这样忙碌的假期。为了提高女儿的劳动积极性,双方提前约定,采茶所得的收入归个人所有。“小家伙还挺受鼓励,争着做事儿,每天都能通过采茶挣20元。”妈妈徐琴慧对小馨芮的变化非常自豪。
“劳动是辛苦的,又是快乐的。通过劳动,我理解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的真正含义,也知道了爸爸妈妈的艰辛与不易。我以后要多听爸爸妈妈的话,多体贴他们,努力学习,多劳动,不怕辛苦,争取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劳动的锤炼让陈馨芮感受很深。
近年来,青神县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很多农村人在城里买了房,孩子们也去了城里上学。平日里,罗波乡西坝村的这个小山沟里比较冷清,但每到大小节假日,家长们都会不约而同地带着孩子们回到老家,上山采茶,下田除草,和邻居小孩一起玩耍,增进友谊。村子里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我们80、90后这一群村里人,几乎都已经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里买上了房子,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所以也希望孩子们都能和我们一样,保持勤劳朴实、友善互助的传统美德,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过上幸福的生活。”徐琴慧坚信,传承好的家风就是给孩子的最好精神动力。
“你的爱藏着他的未来。”在青神县唤鱼公园苏母祠内,有这样一句题词,真切地书写着苏轼、苏辙的母亲程夫人对儿子们的殷殷期待,而程夫人的故乡正是青神。青神作为东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浓墨重彩的历史刻下了“一家三文豪”的家风烙印。青衣大地上,厚重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激励着世代青衣儿女勤劳、善良、奋进,追求更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