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世纪栉风沐雨,四十三载砥砺奋进。四川癌防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始终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持续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十年来,四川省肿瘤医院沐浴新时代春风,踔厉奋发,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奋战的癌防一线,让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不治之症”,渐变为可防可治,开辟抗癌新局面。助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自1979年始建,四川省肿瘤医院就承担了四川省癌症防治工作的重任,彼时,“四川省肿瘤防治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便挂靠该院。秉承“仁爱、敬业、团结、创新”的办医理念,历经近半世纪的发展历程,四川省肿瘤医院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肿瘤预防、治疗、康复、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
2012年,四川省肿瘤医院增挂“四川省癌症防治中心”牌子,医院成为全国首批以省政府编办批准成立的省级癌症防治中心。2019年,“健康四川”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医院(中心)作为全省技术牵头单位,在省卫生健康委带领下,与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等20个厅局一道,合力推动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实。
建立健全癌防体系 信息监测取得突破
十年来,医院(中心)立足于全省整体癌防工作,拟订全省癌症防治规划、癌症诊治技术规范和有关标准,开展全省癌症早诊早治和技术推广工作,开展有关科学研究、健康教育、技术培训、学术交流与合作等。按照专项行动要求,医院(中心)采取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强化危险因素干预、推进筛查及早诊早治、提升诊疗管理质量、开展肿瘤信息监测、提高癌症防治能力、加大防治保障力度七方面举措,多措并举,系统谋划布局全省癌症防治体系。
十年来,医院(中心)牵头推进省、市、县、乡四级癌防体系建设,起草各级癌防中心建设与管理指南,将癌防工作纳入健康四川行动市(州)考核重点内容,并开展全省癌防工作调研,为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据统计,目前,全省21个市(州)、100余县(区)建立了癌症防治中心。
目前,“1个专项行动+医防融合的四级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肿瘤信息监测、筛查与早诊培训基地建设、、癌症防治科普基地建设、早诊早治项目与考核评估、学术技术交流平台搭建”等一体化的“1+N”四川特色癌防模式初步形成。
十年来,医院(中心)癌防信息监测取得突破,联合四川省卫生健康信息大数据中心,基于四川省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面整合全省21个市(州),183个县(区),6848家医疗机构逾800万份肿瘤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打造以医院为基础的全省癌症大数据监测平台,初步获得全省癌症发病流行情况。
医院(中心)在成都市6个县区开展肿瘤患者随访试点,完成试点地区2万余肿瘤患者的主、被动随访。按全省五大经济区分层,首次在10个医防结合试点地区开展癌症相关危险因素和癌防素养抽样调查,覆盖患癌人群2000余人,一般居民8000人。
医院(中心)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性构建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结直肠癌早诊早治直报平台,2019~2021年已实现了9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逾90万条早诊早治数据的上报。同时打造“四川省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省级平台,集学员报名、线上学习、学员考核为一体,助力全省癌症防控信息化建设。
不断创新癌防宣传 深入推进早诊早治
十年来,医院(中心)借助“世界癌症日”“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等主题纪念日,号召全省各级癌防机构联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通媒体传播渠道,构建癌防支持性环境。健康教育规模从立足于1~2个医疗机构开展现场宣传工作,到如今活动覆盖全省21个市州、医疗卫生机构逾千家,年科普讲座、义诊咨询均超过千余场次。中心不仅打造“一廊一所两馆三厅六科”的“四川省癌症防治科普基地”,并获批“四川省科普基地”称号,成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癌防科普基地,还组织开展全省癌症防治行动健康科普比赛、癌防科普短视频大赛,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殊荣。每年承办“为了姐妹们的健康与幸福”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大型公益活动,年年荣获中国癌症基金会“公益一等奖”殊荣。2021年,全省人群癌防核心知识知晓率达69.16%。
十年来,医院(中心)深入推进早诊早治,在全省102个项目点,104家承担单位开展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年度任务量达29万例,覆盖全省21个市州、79个县区,市州覆盖率100%,县区覆盖率43%。全省2021年度开展线上线下培训共7次,培训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逾千人;先后派出流病、内镜、病理等专业专家27人次,前往14家项目单位开展现场督导和技术培训。
2021年,医院(中心)上消化道、大肠癌、肺癌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项目共筛查高危个体31923人,检出率达2.39%,早诊率88.60%;上消化道癌机会性筛查项目40岁及以上胃镜检查总量45万余例,检出率1.78%,早诊率24.08%。荣获癌症筛查与早诊早治项目国家癌症防控平台“突出进步奖”。
自2012年至2021年,医院(中心)承接的全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累计完成筛查超过110万人,人群筛查检出率从1.59%上升到2.39%,早诊率从69.65%上升至88.60%。
2021年度四川省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点分布图
不断加强能力建设 康复疗护稳步提升
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省份,医院(中心)自2020年开始承接国家“紧缺人才培训”-“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与早诊培训”项目。每年面向省、市、县、乡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招收慢病健康管理、癌症筛查及早诊专业学员不少于200人,并针对不同专业人才,开设健康管理、内镜筛查与早诊、影像筛查与早诊、超声筛查与早诊、癌症早期病理诊断、癌症预防等多个专题线下培训。推动建立癌症防治省级培训基地,培养集科普、监测、筛查、早诊早治与随访管理等能力为一体的基层癌症“预警医生”队伍,提高基层防治能力。
同时,医院(中心)协助省卫健委草拟了《四川省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恶性肿瘤单癌种规范化治疗,牵头组建乳腺癌、结直肠肿瘤质控专业组,成为全国首批乳腺癌规范诊疗质控试点单位,肺癌、卵巢癌规范诊疗质控示范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中。
此外,医院(中心)成立以患者为主体的癌症康复会,致力“医患结合、群体抗癌、科学康复、重返社会”。下设成都、内江、宜宾、绵阳等10大片区,注册癌症康复会员5500余人,组织癌症患者开展康养养生、健身健体、文娱表演、专题患教、同伴教育等形式多样的康复活动,传递抗癌正能量。创新开展癌症患者康复护理工作,“肿瘤相关淋巴水肿康复治疗”荣获2020年度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提升医院类典型案例。中心在国内首创以症状“监测-预警-反馈”为核心的中国肺癌患者术后主动症状管理模式,实现了医疗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管理从“院内管理”向“院内+院外全程管理”转变,填补了国内基于患者报告结局的围手术期全程管理空白。
十年来,医院(中心)防癌事业成果丰硕,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2021年,被国家癌症中心评为全国癌症防治“先进集体”。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半个世纪以来,医院(中心)始终奋战在癌症防治事业一线,以人民为中心,助力保障民生福祉;新征程,医院(中心)扬帆起航,在助力实现健康四川、健康中国目标之路上乘风破浪,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