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汉阳学校,就能看到整齐的教学楼、开阔的操场、丰富的活动设施、活跃的课堂、专注的学生……一所“小而美”的乡村学校映入眼帘。这样喜人的变化,源自眉山市青神县共同体办学实践,这项创新之举让城乡学校“手拉手”,结成义务教育共同体,让农村孩子就近“上好学”。
据了解,为进一步发挥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办学共同体于2020年组建成立。含学校8所,分别是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南城小学、瑞峰小学、汉阳学校、罗波学校、河坝子小学、高台学校、罗湾学校。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是“1+X”办学共同体的牵头学校,“1”代表青神县学道街小学,“X”代表7所农村小学。共同体按照“文化共建、师资共用、资源共享、科研互动、活动联办”五项措施开展工作,不仅有效激发了乡镇小学的办学活力,还提升了乡镇小学的师资、管理、质量、文化等水平。
“青神县办学共同体的成立,促进了汉阳学校和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研互动。”汉阳学校授课老师曾进权说道。曾进全原是青神县学道街小学的教师,后根据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办学共同体建设的需要,于在2017年9月被派往汉阳学校开展教学工作,距今已有五年时间。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课堂教学及作业设计对减负不减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曾进权把自己总结的课堂及班级管理经验带到汉阳学校,并创造性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营造了积极进取、乐学向上的班级氛围。
“我参加了青神县学道街小学主办的共同体作业设计的培训及作业设计,并把老师们整理的资料也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了汉阳学校的老师。同时,我也会将汉阳学校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带回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同老师们讨论,把形成的共识再带回汉阳学校分享。”在曾进权看来,共同体办学模式效果非常好。
城乡学校“手拉手”,教学力量和办学理念的改变,让农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汉阳学校学生李蕊琪高兴地说:“我特别喜欢曾老师的作文课,他让我们多学习、多积累,平时还会让我们写一些日记和作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同学们都觉得很轻松,我们感到非常地愉快。”
“汉阳学校属于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办学共同体,共同体组织开展教材解读、说课、上微型课、师徒结对赛课、作业设计等活动,活动促进了汉阳学校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今年,青神县学道街小学还派出年级组长、语数优秀教师到学校承担一年级的教学工作,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汉阳学校校长陈兴告诉记者。
自青神县学道街小学办学共同体组建以来,互派师资占学校总师资的20%,走教课时累计达600余节;承担农村青年教师的代培任务,举办各类培训30余场。
自实施共同体办学以来,青神县城乡教育发展成效显著,亮点纷呈。南城小学的主研课题《“三通三共”县域办学共同体高位优质均衡发展研究》被立项为省级课题;河坝子小学、罗波学校和高台学校均有1项市级课题结题;高台学校被评为市级实验教学优秀示范学校;罗湾学校成功创建县“文明校园”;罗波学校被县教体局评为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青神县学道街小学校长欧建说:“下一步,我们将以《青神县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导向,以办学共同体为平台,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统筹师资、深化课改,促进区域教师整体、分层、进阶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