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巩固脱贫成果促进乡村振兴

2022-10-08 17:04 杨雯琦 景圣 四川科技报记者 杨永忠 2494 点击

2021年以来,巴中市恩阳区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全区309个村(居)完成了集体经济改革,集体资产总量达22.9亿元。通过实施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2年—2035年)发展规划,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形成一批集体经济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

突出“三个”盘活  深挖蕴藏潜力

为了激活集体闲置资源,实实在在解决发展集体经济实力不强和带动不够的问题,全区着力聚焦“三个盘活”,创新经营方式和发展路径,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盘活资源资产。依托区、乡镇、村三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坚持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和转、租、股等方式,将农村集体土地、林地、塘库、房屋等资源资产盘活,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舞凤乡乐花村将村集体山坪塘8口、果园50亩作价135万元租赁给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村集体年收入2.3万元,脱贫户每人每年可分红1490元。上八庙镇季台村、来凤村、白鹤村成立联合党总支,整合闲置集体土地108亩,入股国胜种植专业合作社参与分红,实现集体经济年收入村均1.5万元。

盘活闲散资金。依托运行规范、带动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农户手头的闲钱、企业手中的余钱和财政支农资金汇聚起来,发展产业按股分红,壮大集体经济。在观音井镇万寿村引进三棵松公司投资149万元,整合部门帮扶资金100万元、财政支农资金18万元,投入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56户脱贫户按股分红,村集体年分红2.7万元,脱贫户年人均分红330元。

盘活支农政策。创新和组合运用小额信贷帮扶、土地增减挂钩、支农再贷款、脱贫攻坚基金等政策,释放政策红利,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在青木镇花包村通过土地整理,增加的属于集体耕地49亩,以600元/亩租给国科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葡萄产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94万元。

建立“两大”平台  提升管运水平

建好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全面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数据台账化管理,搭建监管、公示、业务三大系统,完善预警分析、统计分析、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经济合同、清产核资等模块,实现对各类交易情况的实时监督,不断提升集体经济信息化管理水平。

建立产权交易平台。依托巴中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立区域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与省、市级平台数据对接,实现省、市、区、镇(街道)四级互联互通。鼓励引导农村各类产权(资源)进入平台流转交易,通过招投标、网络竞标等方式,规范流转交易行为,实现农村资源规范化流通,确保流转交易收益。

建立“127”机制  释放三权权能

由村集体通过土地整理等项目,对撂荒、闲散土地连片整理后,按照400—600元/亩的标准统一流转给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优势产业,建立“127”利益分配机制,“1”即项目投产后,收益的I0%作为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入股分红;“2”即农户在土地租金的基础上,收益的20%作为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分红;“7”即收益的70%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收益。柳林镇海山村,兴隆镇空港花田通过“127”利益联结机制,带动48个村、2.4万户农户参与园区发展,其中脱贫人口4080户1.43万人,园区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万元。2017年以来,双胜镇天良村、茶坝镇朱家营村、上八庙镇窑垭村等运用“127”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经济年均收入10万余元。此做法受到了省农业农村厅的高度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建立“528”机利 发挥国企带动

针对“产业园区化发展缺资金、后期管护缺技术人力”等同题,采取“国有企业+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入区产投集团围绕主导产业高标准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成后村集体统一管理,由区产投集团提供管护资金、区农业农村局提供技术支特、村集体提供人力保障,建立“528”利益联结机制,即投产后标准产量内村集体、区产投集团进行2:8分成,超出标准产量部分村集体、区产投集团进行5:5分成。2021年以来,明阳镇鹿台村、柳林镇海山村、渔溪镇三清庙村等按服该模式发展优质粮油和道地药材2.3万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带动周边农户户均增收3万余元。

建立“三双”机制  激发强村富民

坚持“党组织+专合社+农户”模式,村集体牵头成立种养专业合作社,整合各项帮扶、涉农资金,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种、统一技术,带动农户建设优质水果产业园。建立“双固双返双增收”利益联结机制,将村集体栽植的果树和农户自行栽植的果树折价返本后固化为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并按照土地承包权归属将果园返包给农户自主经营,农户按每年每株1—3斤的标准返还水果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村集体和农户“双增收”。2020年以来,下八庙镇石鼓梁村通过发展翠冠梨连续两年实现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上,230余户村民户均增收5万元以上,被评为全市党建引领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

建立“联营”模式  实现优势互补

建立联社经营。村集体经济组织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机专合社、劳务专合社,结合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配置土地、劳动力、机械等生产要素,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着力解决农民承包经营土地碎片化、效益低,农村劳动力务工不畅、市场信息不全等问题,实现盘活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增加村集体和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联户经营。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将农户闲置土地、林地和闲置农房等资产、资源,委托给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引导农户以资金、土地、劳力、农机等入股村集体经济领办的三类合作社,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开展社会化服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三是联企经营。依托农业园区建设,招引企业入驻,开展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组建产业化联合体,通过双向入股方式,实现利益联结,鼓励专合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以土地、劳务、资金等入股企业,企业提供资金、技术、品牌等支持,探索“保底分红+按股分红”的分配方式抱团发展。

突出“三项”机制  确保持续赋能

为了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惠及于民,解决发展中管理不严和持续乏力问题,建立“三项机制”,管好用好农村集体经济,使其造福群众、引领发展。

建立股权量化机制。集体资产量化配置一经确定就长期不变,按份额制方法设成员股,颁发股权证,让农民拥有长久稳定的集体资产占有权和收益分配权。

建立收益分配机制。将山坪塘、林地、土地等集体资产作价租赁给业主,收益按1:3:6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脱贫户、农户。同时,将投入给新型经营主体的财政涉农资金、帮扶专项资金所形成的经营性资产,30%量化到脱贫户,剩余的70%再按2:3:5的比例分配给村集体、业主、农户。

建立运行评价机制。将集体经济改革工作纳入对乡镇和村(居)的目标考核。建立收支报账、财务审批和“四议一审两公开”(四议: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一审:乡镇党委政府审核;两公开:实行决议公开和实施结果公开)等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重大财务事项审计和离任村干部审计制度,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兴马镇:信访接待坚持“四个到位”

近期,巴中市南江县兴马镇始终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为群众合理诉求提供合法接待场所,让信访接待工作坚持“四个到位”,力争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教育宣传到位。南江县兴马镇党委政府通过政府工作QQ群、微信群、村村通广播、镇、村、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信访举报法律法规、处理程序、受理范围等知识,引导群众依法依归合理进行举报,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反映问题。向全镇公布信访举报电话,畅通信访举报渠道,通过村、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