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蔚夏
数九严冬,寒冷刺激能导致人体热量耗散、阳气损伤、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在天寒地冻的数九时节,为有效抵御各种时令疾病,人们须加强自我保健,在养生上严防以下“四邪”的侵犯。
防寒邪。十冬腊月,要尽可能减少体内热量散发和热能消耗,注意身体保暖,尤其是头、背、足部位的保温,及时添加御寒衣物以及防寒设备。此外,要设法增加机体产热,如进行各种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等,以促进新陈代谢、血液循环和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所谓“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在饮食上可适当食用一些含热量高的食品,及时补充机体因寒冷造成的能量损耗。
防风邪。正所谓“寒气袭人风作祟”。风邪常由口鼻而入,为外邪致病的先导,能降低人体抗病能力,诱发鼻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因此,在数九天防寒的同时还必须防风。外出时要戴好口罩、围巾、手套,并注意袖口和裤口的密封,以防无孔不入的“邪风”侵入。
防燥邪。隆冬,北风呼啸,风物干燥,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水分不断散失,可致皮肤粗糙或发生皱裂,以及出现皮肤瘙痒症、口角炎等损害。干燥的气候还可影响上呼吸道粘膜,发生咽干、口燥、鼻衄等情况。对于数九天干燥性皮肤及粘膜损害,要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和水果以及富含维生素A、B的食物,避免辛辣之品,另外洗浴时水温不宜过高,浸泡时间不宜太长,次数不宜过多,不要使用碱性太强的肥皂,洗完后可搽些护肤品加以保护。室内还可养些花草,并置冷水一盆,以调节湿度,抵御“燥邪”的侵害。
防湿邪。南方的冬天不如北方干燥,尤其是多雾多雨,缺少日照,气候难免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中,特别是当冬天气温低,湿度高于80%时,可使人体散热加快,增加寒冷感。久之,湿与风寒相合,即会引起风湿性关节炎、“老寒腿”等疾病发作。数九天须注意不要在潮湿之地久居,湿度过高时要注意通风换气,被褥、衣物、鞋帽要勤晾晒,出汗后应及时擦干。另外,饮食中可适当增加一些辛热食品,以发散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