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果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体重过低一般反映能量摄入相对不足,易导致营养不良等;体重过高反映能量摄入相对过多或活动不足,易导致超重和肥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结肠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食物摄入量和身体活动量是维持健康体重的两个主要因素。那么,如何保持健康体重呢?
控制能量摄入 做到食不过量
能量需要量是指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持良好的体型和理想活动水平所需要的量,它与年龄、性别、生理状态、体重以及身体活动量等有关。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我国成年人(18~49岁)轻体力活动者能量需要量,男性为9.41MJ(2250kcal),女性为7.53MJ(1800kcal)。
食不过量是指每天摄入的各种食物所提供的能量应不超过也不低于人体能量需要量。食物提供的能量不同,如蔬菜是低能量食物,而油、高脂肪食物和肉能量较高。做到食不过量,需要合理搭配食物,定时定量进餐,推行分餐制,每顿少吃一两口,减少高能量食品摄入和在外就餐次数等。
增加能量消耗 保证适宜身体活动量
人体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身体活动、食物热效应以及生长发育的需要四个部分。一般来说,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应占总能量的15%以上。成人能量摄入量在1600~2400kcal时,15%大约是240~360kcal。
身体活动量是决定健康效益的关键,而且适当的身体活动量既能增进健康,又能愉悦心情。建议成人积极参加日常活动和运动,将运动列入每天的时间表,培养运动意识和习惯,有计划安排运动,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运动量,达到每周建议量。推荐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量6000步,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2~3次完成。还可以把身体互动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例如:利用上下班时间,尽可能增加“动”的机会;减少久坐时间(久坐者,每小时起来活动一下),少看电视、手机和电脑等;运动多样化,生活、娱乐、工作与运动锻炼相结合。
(作者系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川省营养学会理事、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