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这些猪住进离地面1.8米高有缝隙木板高床、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后。这种高床养猪模式养猪不仅使生猪长得又快又好,还节水节成本。”近日,笔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天仙镇文登村位于密林丛中的养猪场,唐树江一边给猪添料,一边介绍说。在高出地面1.8米猪舍里,猪睡的全是用厚厚的有缝隙组装而成高床,大小生猪或在床上自由踱步,或呼呼大睡,猪粪尿则从高床缝隙落至底下干湿分离的化粪池,整个饲养区域干燥干净,猪也白白净净。
唐树江介绍,按传统的饲养方法,生猪进食、拉屎、活动等都在猪舍平地上,随地拉屎、随地躺卧,往往造成生猪、猪圈满地都是粪尿,每天必须冲洗2~3次,还要给猪“淋浴”。冲洗一间10多平方米猪舍,一次耗水近1吨,相当于洗一辆轿车;每头猪“淋浴”一次要耗水15公斤左右。实施统一的参数建设高架床猪舍,一楼是干湿分离的化粪池,二楼是离地近2米高的架空层,地板镂空,猪的排泄物直接落到一楼,全程无需冲水清粪,加上生猪饮水不漏水,大大减轻猪舍清洁劳动强度。由于高床干爽清洁,配套温度调节设施和抽风设备,空气质量充分改善,生猪生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释放。“高床养猪,粪尿分流,工作人员只要对地板高床进行清扫即可,大大节约了用水量。”
唐树江还告诉笔者,高床养猪采用猪群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从小猪进栏到大猪出栏实现全程免冲洗,减少排污量90%以上。由于实现机械化管理,每人可管理1200~2000头猪,是传统养猪模式的3~4倍,每头猪可节省人工费5~7元,可节省饲料50公斤以上。而席地平养,夏天猪舍底部闷热潮湿,生猪容易患病,每年5至10月都得安装通风扇,调节空气。采用木板高床后,猪舍底部通风凉爽,盛夏也不用通风扇,仅此一项,每月就能节电上千度电,生猪夏季也不容易发病了,极大地促进了生猪的健康生长,生猪出栏时间比传统养猪提早了15天左右。
如今,唐树江靠着这种高床生态养殖模式,走上了生猪养殖减排增收新路。据测算,采用高床养殖的每头猪至少比席地平养平均要多赚100元。(张光双 周超文 文/图)
唐树江和他养在高床上的育肥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