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1岁的鲜成林带着组织的信任和嘱托,来到了巴中市南江县长赤镇晓钟村,当起了“第一书记”。
从接到任务那一刻起,鲜成林就许下了不完成任务绝不回去的诺言。而鲜成林自从驻进晓钟村,村民们也没把他当外人,大事、小事找他帮忙,矛盾、纠纷要他解决,面对群众“有所求”,他都尽心尽力。
去年,一辆工程车不慎将村民何仕琼老人家里的狗撞死了。老人要求工程车司机赔300元,但司机以狗突然跑出来为由拒绝赔偿,何仕琼老人托人找来了鲜成林,尽管他努力调解,双方仍拒不退让。为化解此事,鲜成林自掏腰包赔偿老人200元。事后,有村民笑他傻,说他不要把有些人惯坏了。他却一脸不在乎地说:“几百元钱事小,乡邻和谐事大,群众工作要讲原则,也要讲人情。”
“只有把责任扛起来、落下去,才是对自己负责,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群众的艰难困苦、咸酸苦辣鲜成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一点一滴地真情帮扶中,他践行着自己的做人准则,也树立起群众的良好口碑,村里的老百姓都把他当成了“自家人”。该村三社的孤寡老人吴长德,妻子、大儿子因病去世,小儿子在外多年不回家,随后儿媳改嫁,自己又身患高血压,腿脚行走不便,常年带病生产,维持生计。鲜成林自驻村以来,从入户调查和群众反映得知情况后,把吴长德纳入了重点帮扶对象,见老人衣衫褴褛,他就把自己的衣服送给老人。老人住的房屋破烂不堪,他就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动手为老人修缮房屋,无意中得知老人爱吃红四门的馒头,只要他回城,哪怕再忙也要给老人买馒头,这个习惯从来没改变过。
不仅是帮助村民,目前,在他的带领下,晓钟村已硬化村社道路2.5公里,解决一、二、三社群众“行路难”问题;争取国家电网公司投资236万元,用于农村高低压电网改造升级;回引2名在外成功人士回创业,发展灯笼椒等订单农业近百亩;带动贫困户庞开宇、郭延沛等人,养鸡500只、养黄羊120余只、养牛30头、种柿子幼树1200株;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群众种植马铃薯,助农户增收近万元。(本报记者 杨永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