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清扫船,它外型美观,体积小,电池驱动,不仅可以清理水面漂浮垃圾,而且可以清扫路面上的垃圾。操作自动化,结实耐用,电池更换方便,是人工效率的几十倍。”9月下旬,在广安市武胜县鸣钟镇中华村“全诚科技”,负责人冯齐全向记者展示和介绍了他的学生陆松2003年5月制作的“水陆两栖清扫船”。这一作品获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活动,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倡议、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资助),同时在广安市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优秀项目一等奖。
陆松是冯齐全培养的众多“小发明家”之一。69岁的冯齐全现在是一位退休10余年的教师,从事科技教育工作37年,辅导学生写的科学论文和制作发明的科创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励达100余件以上。他发明的《多用流体压力演示器》荣获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创作“三等奖”;专利作品《多用流体压力演示浮沉子》获得“2001香港国际专利技术博览会”金奖,被联合国科技评估认证中心认定为“世界先进水平”;制作发明的《神秘的高脚杯》《多功能绘图仪》在全国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教制作展评中荣获二等奖。
正在看书学习的冯齐全
冯齐全发明的收发报机模型
左右错步梯
做学校科技教育的“助力者”
1993年—1995年,冯齐全被省科协、省教委等单位评为“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辅导员”,荣获县人民政府“普及实验教学先进个人”奖。1996年、1998年、2000年连续三届,冯齐全代表广安市带领学生参加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这三届创新大赛中,广安市的发明创作作品一等奖被他辅导的学生全揽。2004年,他被省教育厅、科技厅、科协等单位评为“优秀科技教师”,被广安市评为“优秀科技工作者”; 2005年、2006年连续两年他被广安市教育局、广安市科协评为“优秀科技教师”;2007年,他被评为广安市“高层次科技人员”。
一路走来,冯齐全能够取得如此成绩,离不开他的辛苦付出,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懂得今天成绩的来之不易。当初的他从事科技创新教育,不仅仅是热爱,更多的是坚守和责任。“我这个人也没有什么其它爱好,闲暇之余翻阅一下科技创新方面的专业书籍,搞发明,制作教学教具。”冯齐全告诉记者。1978年,他到鸣钟初中担任物理老师。后来到中华初中、飞龙高中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在沿口镇小学担任电教老师,该校领导得知冯齐全有这方面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后,便安排他兼任科技辅导员。
成为科技辅导员之后,冯齐全感觉肩上的责任和担子重了。因为
缺少科技教育方面的教学经验,他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他想,仅凭个人努力,很难做好整个学校的科技教育工作,必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于是,他积极主动地寻找志同道合的教师,并组建科技创新教师团队。
作为团队的带头人,他撰写的论文和发明的作品多次获国际、国家、省、市奖项。冯齐全除了经常与成员们交流经验,1996年还以广安市优秀科技辅导员的身份受邀参加全国第八届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论文研讨会,2000年他以全国首届教育工作者发明与科技制作代表大会的代表身份,在北京科技会堂参加大会,交流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和提升团队的科技创新教育能力。“教师只有亲身经历科技创新的过程,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素材,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发明。”冯齐全说。
老有所为显本色 发挥余热甘奉献
“我会继续发挥特长和余热,为全县的科技教育蓬勃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冯齐全炯炯有神的眼神中透露着坚定。在武胜县科协的帮助和指导下,退休后的冯齐全不仅积极参加科普活动月、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活动,还利用老家房屋兴建“全诚科技”,展馆内收藏了他和他的学生历年来的创新作品、获奖资料和创作作品用的教具,同时免费为全县师生和社会各界开放。
在参观中,记者被冯齐全多年前设计的“左右错步梯”所吸引,只见楼梯又高又陡,但走在冯齐全设计的左右错步梯上,却轻轻松松松、毫不费劲上去了。从这件小小的发明中见证冯齐全的人生格言:书是智慧源,劳动是财富源,科技是进步源。
在县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他为武胜县起草了《科技作品评选细则》,亲自参加全县的科技作品布展和评选,对全县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并多次被评为县“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和“科技教育先进个人”。冯齐全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退休不退志,发挥余热做贡献,为全县科技工作者做好表率,为全县科技创新事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