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泸州市江阳区工商联商服中心主任张礼斌受组织安排到方山镇熊坝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以村为家,修桥铺路、化解矛盾、调处纠纷,兴产业、谋乐居,让当地村民竖起大拇指。去年“七一”节,熊坝村获评方山镇“先进党支部”,张礼斌获评方山镇“优秀党员”,并当选江阳区委第九届党代表。
张礼斌到熊坝村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耗时2个月对全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走访。找到了问题症结,他心中有了“治村”思路:以身作则,做群众的贴心人。2015年9月,张礼斌从村里正在进行的低保清退工作入手,从精准扶贫对象户的认定入手,为了确保公平公正,他将自己的电话广而告之。让张礼斌没有想到的是,电话一公布后,每天要接六七十通电话,这些电话全是被取消了低保资格或不符精准扶贫标准的村民打来的,有谩骂、有威胁,但张礼斌耐心解释政策,最终全村取消低保户133户。在经过严格公示后,无一个低保对象户被举报,一举扭转了熊坝村多年来在村民中存在的“以吃低保为荣,以自己能找茬为炫耀资本”的乱象。
“张书记,村里最近有没有需要我们党员出力的事情?”如今,在张礼斌建立的“熊坝村党员微信群”里,不时有党员向他打探。然而,一年前,熊坝村的大多数党员长年都与党支部“失联”。经过张礼斌的多次做工作与耐心交流,熊坝村党员微信群成为全村党员互帮互助、锻造党性的“新家园”。去年6月,村里断头公路硬化需群众集资近10万元,由于有了党员微信群吆喝和党员带头,不到一周就筹集到位。
同时,为改变熊坝村作为“后进村”这一形象,张礼斌在带领村民修路发展产业中,靠着自己的长安车走村串户,跑资金、跑项目,没有假期、没有双休日。一年下来,长安车跑了3万多公里,换了转轴又换座椅,在村里账目上,没有他一分油费和修理费账单。而一年里他却为熊坝村带回了230多万元的资金,不仅让村党群服务中心成为了全镇设施最全、利用率最高的村级办公阵地,而且横贯6个社的3.8公里的泥结石路也变成了水泥路,连接2000多人出行的上“龙桥”正式通车……
一年多来,在张礼斌的带领下,全村无一个党员和干部被举报。“打铁还需自身硬,我算是尝到这句话的甜头了。”张礼斌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扬 本报通讯员 周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