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 四川加速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四)

2022-10-11 09:21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君芳 1396 点击

8月29日,四川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集中出海首列列车从成都发车。截至目前,从四川开出的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万列,开行数量、运行频次、辐射范围及运行时效均居全国前列。 白桂斌 摄(视觉四川)

9月28日,成都天府新区红梁街55号,天府中央法务区核心区,全国首个跨省域管辖的法院——成渝金融法院揭牌,开始探索“政商学研企”融合发展和法务业态全链条发展新路径。

这是四川对“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的生动诠释。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强调,要增强改革动力,形成产业结构优化、创新活力旺盛、区域布局协调、城乡发展融合、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幸福的发展新格局。

一域要服从全局,一域要为全局添彩。

这十年,四川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全局,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阶段性新特点新任务,锚定“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目标,着力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不断催发四川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

这十年,四川始终立足省情实际,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把谋划推动事关全局、影响长远、体现四川特点的重大牵引性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改革和发展的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这十年,四川立足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用持续扩大开放宽度和不断深化的开放深度倒逼改革,坚定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内陆开放新高地”更加名副其实。

担责:聚焦引领性关键性改革 服务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川渝合作示范区又有新进展。10月8日,全国第一个跨省域共建公安机关——川渝高竹新区公安政务服务大厅对外办理业务,企业群众办事更方便。

作为川渝两省市唯一的跨省域新区,川渝高竹新区自2020年12月设立后,便承担起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的重大改革任务。

一年多过去,“试验田”结出“果实”:探索“存量由原行政辖区各自分享、增量五五分成”分配方式;成立全国首个跨省域税费征管服务中心;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首个跨省办电实体化运营机构……

川渝高竹新区跨出的每一步,都有沉甸甸的期待。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肩负国家使命,川渝两地规划建设了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川渝高竹新区等10个功能平台,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生动力。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区生产总值达7.39万亿元、同比增长8.5%,经济总量占全国和西部地区比重分别提高到6.5%、30.8%。

放眼全国,作为中国农村和国企改革的发源地之一,四川不仅在一些关键性改革上承担起先行先试的任务,更在系统性创新改革中主动作为、服务大局。

2013年,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三大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名列其中。随后,四川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四川转型发展新动力的意见》,印发《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方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

鼓点般密集的四川脚步,与国家前行的节奏同频共振。2015年9月,四川获批成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是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之一。

7年间,四川完成国务院授权的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探索出56条经验举措,其中20条在全国推广;率先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揭榜的10项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任务稳步推进。

搭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最大平台——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建成国家级新区——四川天府新区,建设四川自贸试验区,开行中欧班列(原名蓉欧快铁)……梳理四川的改革历史,不难发现这样一条清晰路径: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倒逼改革。

以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为例。挂牌5年来,四川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管理体制创新,先后制定实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紧密衔接的《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出台支持四川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45条”,设立全国首个以省域命名的自贸试验区法院、检察院……

得益于改革红利的持续释放,截至2021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9.2万家、注册资本超1.9万亿元,引进亿元以上项目494个,实际到位外资32亿美元,进出口3515.8亿元。

善为:探索推进原创性差异化改革 激活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

国庆黄金周,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的民宿,几乎天天爆满。青城山镇党委副书记夏洪刚说,这得益于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将原青城山镇、安龙镇、大观镇合并,“合并前,三镇都依托青城山景区发展文化旅游,既有竞争也有资源重复。合并成为青城山镇后,发展空间更大,一起搞规划、一起打造,融合发展,旅游规模再上台阶。”

“合三为一”的逻辑,源自现实的期待。长期以来,四川镇村数量过多,束缚乡村发展手脚。2019年,四川省委结合省情实际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谋划和启动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两项改革”。

改革兴起阡陌间。改革后,全省乡镇从4610个减少至3101个、减幅32.7%,建制村从45447个减少至26369个、减幅41.98%,进一步破解四川乡镇和村“多小密弱”这一长期制约发展的“老大难”,为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后半篇”文章打下坚实基础。

“两项改革”并非个案。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实际,坚持问题导向,谋划推动一批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原创性差异化改革,有效激发四川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改革,从聚集要素入手。2020年8月,省委锚定“打造立足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面向世界的一流法律服务高地”目标,在四川天府新区高起点规划天府中央法务区,这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提出和推动实施的现代法务聚集区。自2021年初运行以来,这个面积仅1.33平方公里的区域,汇集了从基层法院到最高人民法院四级法院的审判资源,为优化四川乃至西部地区营商环境提供源源不断的保障和支撑。

改革,从搞活体制出发。近年来,四川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聚焦富余水电消纳不足、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尚未健全等问题,按照“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思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通过积极开展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试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电能替代支持政策、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等多种手段,有效降低全社会用电成本,推动清洁能源优势加快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改革,从提升能级着眼。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策源地和试验田,四川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2021年,先后组建成立蜀道集团,实施环保、旅游资源和民用运输机场整合,成立省生态环保集团、安逸酒店集团,顺利完成川煤集团司法重整、同比实现扭亏盈利19.5亿元,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今年8月,在《财富》杂志发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榜单中,设立不到一年的蜀道集团首次上榜,成为四川省属国有企业首家上榜者。

看变:民生福祉持续厚积 “开放之门”连通更多“朋友圈”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改革开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过去十年,四川坚定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利益为导向,直面现实问题,综合施策,接连破除民生事项中一个个机制性体制性障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推动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这十年,特别是2016年确定为综合医改试点省后,四川始终坚定把深化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县级医院均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大病不出县、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等,一步步从规划变为现实。十年时间,全省人均预期寿命从75.2岁提高到77.9岁。

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这十年,四川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学校2211所、教学点2257个,公办小学、初中实现划片免试就近入学,高中“大校额”“大班额”有效化解,高考加分改革稳妥推进。2021年,全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91.7%、96.55%、93.01%。

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十年,四川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陆续打出河湖长制、林长制等党政同责为核心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组合拳”;大熊猫国家公园设立,八成以上区域在四川;若尔盖国家公园创建稳步推进……2021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6.1%,21市(州)城市空气优良天数率为89.5%,均为十年来最好水平;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5.2%增至2021年底的40.2%,四川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更多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蹄疾步稳——这十年,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积厚成势,四川天府新区综合实力进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综合保税区数量大幅提升、从1个增至6个,国家服务出口基地、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实现从无到有,总数达10个。去年,在川世界500强企业达377家,领事机构增至21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从128对增至418对。

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迈步新征程,四川将用更多自主创新改革、更加开放的姿态拓展发展空间。

热点推荐
HOT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产业创新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科研学术专场
直播|2023川澳中医药产业发展大会
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为促进中医药发展而创办的,2020年、2022年分别在绵阳、德阳召开,今年为大会第三届。本次会议已收录在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3)》,是具有国际国内引导力、影响力的重要学术会议品牌。 本次大会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澳门科技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内江市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科协学会服务中心、澳门科技大学中医药学院、内江市委组织部(人才办)
点亮精神火炬 弘扬科学家精神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营造“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浓厚节日氛围,5月29日,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科技厅、省国防科工办、中科院成都分院在成都共同举办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菲、省政府副省长郑
直播|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 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之 际,举行第四届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发布仪式暨5.30“全国 科技工作者日”四川启动仪式,营造浓厚节日氛围,进一步激励广 大科技工作者筑牢信念信心、矢志奋斗拼搏,聚力科技攻关、勇 于创新创造,为我省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
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于5月24日~26日在德阳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战略部署,5月24日~26日,由省科协、省委组织部、科技厅、财政厅、人社厅、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等16家单位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将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主题为“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来自全省各市(州)在农村创新创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带领乡村振兴
赵晓明:给深海油气田做“CT”
人物名片:赵晓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西南石油大学“深水沉积与油气地质”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自然资源部第七批全国油气督察员,担任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中国石油学会油气藏开发地质学组学术委员、四川省石油学会地质勘探专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如果把深海油气田比作人体,通过我们自
勇当科技创新“追梦人”
科技支撑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责任感、荣誉感、自豪感,2022年5月,由泸州市委宣传部、市科协、市科技和人才局共同开展的第二届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评选结果揭晓。先明春、赵静、许德富、李于兴、袁海通、张春祥、陈燕华、姜鲜、钱康亮、蒋坤苹10人获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他们,是科技创新的“追梦人”,也是追梦之人的指路明灯。他们或扎根于基层,或投身于新开
隋立起:推动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隋立起审查项目进度和客户诉求 王春艳 摄 人物名片:隋立起,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工程师,长期从事电驱动系统多体动力学仿真、参数辨识、不确定性建模领域的研究和电驱动系统开发工作,所开发的多档位电驱动系统实现了“无冲击”。2022年,被评为宜宾市“最美科技工作者”。一大早,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隋立起到达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排查各项产品开发的进度和客户诉求,之后就进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4月3日电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3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令人鼓舞、催人奋进,我们这一代共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初创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长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成熟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半决赛乡村振兴帮扶重点县及技能技艺组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直播|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颁奖典礼
5月24日—26日,第六届四川省乡村振兴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德阳举行。本届大赛以“示范带动共致富 乡村振兴向未来”为主题,以激发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为核心,以竞赛活动为举措,以项目推介为途径,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搭建展示交流、资源对接和项目孵化平台,旨在发现一批在创新创业和乡村振兴方面卓有成效的农村乡土人才,示范引领更多的农村乡土人才成为创业致富的领头人,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阅读下一篇

四川打造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极

天府国际机场投运,与双流国际机场实现“两场一体”运营,今年前8月旅客吞吐量居全国第一。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郝飞 摄 9月28日,满载50柜集装箱的班列,从成都国际铁路港出发,奔向莫斯科。当天,成都国际班列单日开行量超30列、柜量超2500标箱,两项数据均刷新单日纪录。沿着丝绸之路经济带,“钢铁驼队”源源不断地将货物从四川发往全球。 “空中丝绸之路”同样繁忙。刚刚过去的国庆大假,成都再次跻身全国热

Baidu
map